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精彩推荐

台商融资难的解题与破题

2009-04-10 09: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张方翼

  金融危机对大陆台资企业的冲击有多大?大陆方面为解决台资企业融资难做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事?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金钥匙”在哪里?

  今天,“台胞”、“台商”、“台资企业”这样的字眼,对于两岸的民众而言,早已不再新鲜。一直从事台湾农产品贸易的台商温仁得刚从福建来到北京,他对记者说:“到便利店买东西都能碰到台湾人。怎么在北京找老乡也这么容易呀!”

  20年的时光,已经让两岸经济交往、人员往来以及情感的交流大大增进。目前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已达7万多个。大陆是台商第一大投资地。

  “20多年来,大陆台胞们参与着大陆改革开放的进程、分享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成果。”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叶惠德说,“不过,成长中的台企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融资问题,是比较集中的一个话题。

  台商说:融资难!

  “早期到大陆来投资的台商,大都从事的是传统制造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普遍面临着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的问题,这就对资金有了更大的需求。”昆山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杨登辉现身说法:“刚到大陆的时候,我从事的是纺织业,1996年开始步入IT产业。很多台商走过的都是这条轨迹。”

  “金融危机对大陆台资企业的冲击很大。”台企联监事长丁鲲华说,“在大陆的台企中有80%是生产型企业,其中又有80%左右是外销型企业。因为订单快速下降,企业资金回收困难,面临严重的资金缺口问题。”

  虽然已经转产电子产业,杨登辉也有同感,“日子不好过,像过寒冬。很多台企都处于资金链紧绷的状态,还有一些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

  大陆台企的融资状况如何?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台联会会长梁国扬表示:“两会前,我们在闽、沪、苏、京、津等地区的调研中,台商反映最多的是融资难问题。”

  其实,融资难并不是新问题。北京台商徐乐眉坦言:“特别是前些年,由于当时民进党当局的限制性思维,两岸长时间无法直接通汇,像我们这样的中小台商融资真是挺难的。有的台商甚至不得不通过地下钱庄、银楼渡过融资难关。但是通过地下金融机构不仅要损失巨额手续费,还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

  求助于岛内、从岛内借贷也并非易事。“台湾地区经济目前也非常艰难,岛内最新经济预测认为,2009年台湾的经济增长率是0.56%,这将是2002年以来的新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林玉芬说。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进一步分析指出,两岸金融交往还是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陆台企的融资手段和渠道。比如,在大陆的外资企业融资,可以通过外资公司的母公司进行,以目前两岸金融业合作的现状来看,台商想通过以上的渠道融资,还是比较困难。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