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精彩推荐

大陆银行授信近百亿 增强台企抵御金融危机能力

2009-04-10 09:13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方翼

  新华网厦门4月9日电(记者余瑛瑞 王建华)中国银行9日在厦门与12家台资企业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或授信协议,总金额达92.86亿元人民币。中国银行同时还发布了近期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8项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大陆的金融机构此次提供巨额信贷融资支持,将有助于台资企业增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有助于其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大陆向台湾提供金融合作的诚意。

  全球最大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制造商台湾冠捷集团资金总监陈明照说:“这将对台资企业在大陆的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它所营造出的氛围是台商在大陆经营环境的一种无形的巨大改善。”

  在12家台企中,冠捷科技有限公司所获中行授信额度最高,达40亿元人民币。

  中国银行此次与台资企业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或授信协议,是在两岸经贸合作不断加快和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加重的双重背景下进行的。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大陆和台湾的实体经济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由于种种原因,台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一直比较突出,加之它们绝大多数具有很强的外向型特征,进出口业务需求很大,因此,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许多台资企业的融资困难更为严重,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目前,台资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

  今年1至2月,大陆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7.2%,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29.9%。占据外贸主导地位的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外商投资企业所受影响最为严重,因为大陆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的进出口降幅要小于总体降幅达11个百分点。

  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林建甫认为,受制于两岸金融合作的相对迟滞,台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突出的融资困难,这抑制了两岸产业合作发展,使企业竞争优势逐渐丧失。

  为了改善台资企业融资环境,大陆各级政府、金融机构采取了许多措施。

  2005年和2006年,国务院台办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和华夏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两家银行承诺在5年内为台资企业提供总额5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2008年12月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期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又决定在3年内为台资企业提供总额达13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支持。

  大陆其他银行也加强了对台资企业的金融支持。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大陆主要银行为台资企业提供的融资达2300亿元人民币。

  此外,江苏、广东、福建、重庆等地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拓宽台资企业的融资渠道。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邓利娟说,尽管大陆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为解决台资企业的资金困难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台资企业融资困难的核心问题是台资企业的信用问题。

  她指出,只有深化两岸的金融合作,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台资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长期以来,相对于持续扩大加深的两岸投资和贸易关系,两岸金融合作明显滞后,已成为制约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

  台湾金融研训院院长许振明说,两岸金融合作的滞后大大影响了两岸投资、贸易活动的效率,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两岸尚未签订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对于两岸互设金融机构还存在诸多限制。由于受到台湾当局有关投资金额的政策限制,在大陆的台资企业无法从岛内的母公司或台资银行获取足够的资金。

  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客户信息和信用数据积累,大陆银行亦很难对台资企业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

  另外,两岸缺乏人民币清算机制,台湾的人民币业务规模很小。据专业金融机构估算,每家提供人民币双向买卖业务的台湾银行库存人民币现钞仅在2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

  分析人士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台湾银行进口的人民币现钞主要是外贸机构从世界各地、特别是香港市场收集到的旧钞,再加上外资银行并不负责处理破损残钞,也不负责回收多余的现钞,因此台湾银行在收兑人民币时要求较为严格。当前,台湾银行的人民币处理成本要远远高于美元现钞。

  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表示,两岸应尽快签署金融监理协议,积极突破金融合作障碍,鼓励和支持两岸互设金融机构,鼓励和支持两岸金融机构相互参资参股,这不仅有利于两岸金融合作,还可有效抑制地下金融市场发育,降低其对两岸金融秩序的冲击。

  另外,两岸还要尽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与机制,加强两岸金融界信息交流,并就台商融资的抵押、担保等事项协商制订合理的安排方案。还要尽快建立人民币清算机制。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全面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积极推进两岸金融合作,支持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提供融资服务,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据悉,海协会与海基会已将两岸金融合作列为即将举行的下一次商谈的议题。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