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精彩推荐

疏通西江"血脉" 比价效应助推广西产业集聚效

2008-08-20 10:32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方翼

  河道上百舸争流,河岸上园区蓬勃兴起,华润、台泥等大型企业沿着西江航运干线井然有序地建设……这是记者近日在广西贵港市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趋向于选择水路运输,西江航运“黄金水道”沿岸正在成为不少大型企业瞩目的焦点。

  比价效应引发“水运浪潮”

  “尽管去年到今年水运价格有所上涨,但从整体上看,水运价格还是要比公路运输价格低四分之一,比铁路运输价格低三分之一。”常年在贵港从事水运的船主覃仁旺说。

  记者眼前的贵港罗泊湾码头的江面,停靠着数十艘货船,起吊机将船上的集装箱缓缓吊上岸,一辆辆大卡车满载货物浩浩荡荡开出港区。

  贵港是广西乃至整个西江流域航运的“晴雨表”。2003年,贵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千万吨,2006年,贵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276万吨,继续保持全国内河大港13强和华南、西部地区内河第一大港的地位。2007年货物吞吐量超过2500万吨。

  覃仁旺认为,尽管目前与公路运输相比,水路货运量还不够,但因水运价格低、运距长,水路货运周转量是同一地区公路货运周转量3倍-4倍。

  疏通“血脉”重塑“寸水寸金”

  “寸水寸金”,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的由来离不开整个西江航道的疏通。

  贵港海安船务公司总经理李超雄告诉记者,以前西江水道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4月-11月枯水期就无法行船。但在桂平枢纽、贵港枢纽建成后,完全没有了“肠梗塞”。

  广西西江航运建设发展公司董事长覃业传告诉记者,近年来,广西率先在全国用“航电结合,以电促航”模式,完成了西江航运建设一、二期工程,建成了桂平和贵港航运枢纽,渠化了西江干线,使南宁至广州854公里航道从原来的六级航道标准提高到三级航道标准,常年可通航千吨级船队。

  李超雄说:“现在西江航道完全可以用‘寸水寸金’来形容,不少造船厂订单已经下到明年了。”

  航道园区助推产业“集聚效应”

  不少企业对得天独厚的西江航运优势青睐有加,沿江城市也纷纷抓住机遇,招商引资,在西江航道沿岸,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集聚效应”。

  南宁市六景工业园吸引了来自广西正邦集团的饲料项目、南船重工等26个工业项目,超大客货运等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贵港发展的临港工业园区,则吸引了台湾水泥、中国华电、中国华强等一大批大型企业。华润、台泥超过80%以上的产品通过水路运往下游市场。

  贵港市调查表明,冲着“黄金水道”来投资的项目占六成以上。2007年以来,贵港港口及相关产业完成产值67.5亿元,拉动地区GDP增长3.7%,港口经济也成为贵港市经济新的增长点。(记者何丰伦)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