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品滋味之平常而不平凡
平常而不平凡
喧闹沸腾的城市,在闪烁的霓虹中展开一夜繁华。几近凌晨,很多人还没有休息,小小的面店里还冒着滚滚的汤水,散发出阵阵浓香。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人手捧着一碗面线,吃得脸上冒汗,心里却暖得像春日的午后。
赴台游日渐升温,按捺不住对于宝岛的向往,跟着满怀热情的男男女女,边逛边吃。美景美食皆让人爱不释手,印象颇深的,无异于开篇所描述的那番景象,主角便是远近闻名的阿宗面线。筋韧爽滑的面线,卤汁熬煮的大肠,鲜绿的香菜,晶莹的蒜泥,透红的劲爆辣酱——一碗独特的阿宗面线。
都说如果到了台湾西门町而没有吃一碗正宗的阿宗面线,便是人生的一大憾事。那里吃面线很特别,没有桌子椅子,食客只能站着,生意却好到大排长龙。一行人慕名前往,在西门町的阿宗驻足,各自捧一碗,吃得火热,嘴里、心里、空气里,充斥了面线的咸香,那一刻才真正明了何谓不虚此行。
饕餮中不忘借问身旁吃客阿宗的历史,“开始的时间是1975年”,听闻此言,心中暗算,手里这碗面线竟然已有36岁高龄,怪不得它被捧着,而我只能站着。设想一下曾经的创始人阿宗推着小车,行走在台北的大街小巷兜售自己制作的面线,那时候的他有没有想过一碗面线会得到而今的辉煌呢。
约好了两位吃友再去一次阿宗面线,返程之前事情纷杂,无奈爽约,心中平添了对宝岛的不舍。友人见我对吃的如此在意,便好心告知我并非只有台湾才有阿宗,在上海、深圳、苏州、厦门,甚至美国洛杉矶、纽约、旧金山等地都有阿宗的分店。虽说半信半疑,内心还是多了些许期待。回到北京,心心念念的便是再遇一次阿宗面线那醇厚的味道。
吃友带来消息说前门大街的台湾映像进驻了不少台湾小吃,不容耽搁便拉起友人,实施了期待已久的“偶遇”……激动、忐忑、狂喜……就在这里,就在台湾映像,终于能够再次品尝到正宗的阿宗大肠面线。这家店为食客们提供了座位,刚刚落座,面线也就端上来了。迫不及待地,挑一缕面线来吃,细滑绵密,口味浓郁;尝一口卤制大肠,香而不腻,筋道爽口。不禁再次感叹一碗面线之中可以包含如此丰富的味道,这才堪称“一碗面线闯天下”。
一直以来,我将吃客分为三层,第一层境界便是能吃,第二层境界便是善品,第三层境界该是会做了吧。老实说,回到家中也秘密实验了很多次,始终做不出阿宗的味道。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我做足了功课,只为再次品尝阿宗之时能够问出制作工艺。店员似乎毫不忌讳这一点,未经我穷追猛打,便讲起了阿宗面线制作工艺的深厚“台下功夫”。先选用新鲜的米面现磨现做,经过和面、煮条、浇料三个程序。大肠是以卤汁熬煮,每天开店前超过2个小时的处理过程必不可少。
真是神奇,为什么同样的工序,我做出来的味道就不一样呢?店员卖个关子,“您再来一碗我就再给您多讲一点。”原来另有玄机,心里打了打算盘,边吃边听也不错,欣然同意。然而,听完这段,我算是彻底放弃了自己做面线的念头。——和面的水是“青石水”,切面的环节叫“压床子”,入锅有行话“锅开压、锅开打”,火候最讲究“火小怕生、火大怕烂”——怪不得做出的面线色黑条细,清香利口,韧劲十足。看来“味儿在功夫外”,这句老话用在阿宗的身上是再贴切不过。
拥有如此复杂、精细工序的阿宗面线,其定位便是人们的日常美食,所有店面开店之前备足了所有的材料,一旦有顾客点单,店员便麻利地取一碗以柴鱼、面线熬煮的汤头,浇上香菜、蒜泥,香味四溢,再加上特别调制的劲爆辣酱,酸甜爽口的阿宗面线便完成了。如此的效率,在速食主义盛行的今天,令多少同行望尘莫及。“每两秒钟就卖出一碗面线”,不止是一个传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