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街巷涌动潮流之银楼小记
银楼小记
“她”是一座二层的砖楼,看样子是古物,斑驳的额匾上书着“永兴华”三个饱满的大字,与身旁气派的小洋楼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听说这是民国时大商户的银楼,如今旧样翻新,成了“台湾映像艺术中心”。进门的通道里放着两张展板,说是杨英凤和杨奉琛先生的雕塑艺术展。
老银楼如何与雕塑联系在了一起?昏暗的门廊仿佛有无穷的魔力,深深吸引着我。我不禁举步而入。
进院当面照例是一堵影壁,然而看上去很高,西侧的墙面上雕刻了一组四季花卉,有牡丹梅花,笔法简约烂漫,令人心神为之一震。绕过影壁,便是别致的三合院,四围包夹着两层的楼,密密地排着青砖,楼头的屋檐搭出一圈裸木的屋檐,样式十分古秀,好似金色的鸟儿向空中飞展。天井里摆着一个硕大的空心钢筋球,名牌标示着“风生水起”。 靠西的墙垣上,黑色的展布上书“光舞灵动”四个大字。三面由旧宅改造的展厅中,分别陈列了杨英凤、杨奉琛父子的雕塑复件和“哟哟艺术”的展品。
原来是现代艺术。我努力装出欣赏的样子,动用起所有脑细胞搜索关于现代艺术的任何知识:杜尚、毕加索、行为派……然而古典作品我或许还可以说上两句,抽象的现代艺术却是一无所知。站在天井里,夕阳幽幽地投下最后几丝身影,我仰头望天,青空也只是默默地望着我。青砖、花檐、阁楼、小院,其实想来百年之前,这里广厦初成,想必既有女眷凭栏,俯瞰全院,逗食鹦鹉,也有达人富贾迎来送往,一派奢华之气。而如今时过境迁,她又摇身一变,换上台湾现代艺术的新装。
这大概就是从深闺走向新锐的嬗变吧。人一旦不再执着于某些固定的概念,比如过去与未来,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外来,就会变得单纯而释然。原本觉得阁楼小院和不锈钢雕怎么也扯不到一起,如今亲眼见到,亲身体悟,竟然觉得浑然天成。边听小姑娘的介绍,我一边扫视着每一件展品。抽象的钢块简洁而有力,组合出无数变化多端的意境。目光轻柔地抚摸过每一件作品,前后左右,每一寸材质,才惊觉自己最细微的审美感触早已被繁重的工作和辛劳的生活所磨钝。一件“凤凰来仪”,一幅“阔嘴仔与阿花仔”的简笔漫画,都或多或少地浇灌了我俗尘蒙厚的心底。我第一次发现,现代艺术也可以这样有趣。
本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与我网联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