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香港大学一百周年的毕业生,而香港大学的前身,是1887年成立的“香港华人西医学堂”。如果这点你们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了不起,那我们看看1887年前后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不妨记得,在1887年,尸体的解剖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还是大逆不道的,而西医学堂已经要求它的学生必修解剖课。我们不妨 记得,当鲁迅的父亲重病在床——那已是1897年,绍兴的医生给他开的药引,是一对蟋蟀,而且必须是“元配”。了解这个时代氛围,你才能体会到,124年前,创办西医学堂是一个多么重大的、改变时代的里程碑,你才能意识到,那幕后推动的人,必须具备多么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多么远大的器识与目光,才可能开创那样的新时代。是何启和Patrick Manson这样的拓荒者,把你们带到今天这个礼堂里来的。
1887年10月1日,香港华人西医学堂首度举行开学典礼,首任学堂院长Patrick Manson致辞——曾经在台湾和厦门行医的Manson 到今天都被尊称为“热带医学之父”——他说,这个西医学堂,“会为香港创造一个机会,使香港不仅只是一个商品中心,它更可以是一个科学研究的中心。”看着台下的入学新生,他语重心长地说:“古典希腊人总爱自豪而且极度认真地数他们的著名伟人,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的新的中国,当学者争论谁是中国的著名伟人的时候,会有一些伟人来自香港,而且此刻就坐在这个 开学典礼之中。”
三十多个学生参加了1887年的开学典礼,学习五年之后,1892年的首届毕业生,却只有两名。其中一个,成为婆罗洲山打根的小镇医生,另一个,觉得医治个别病人远不如医治整个国家,于是决定放弃行医,彻底改行。
这个学名登记为“孙逸仙”的学生,起先只有一个非常小的计划,有点像今天的大学生利用暑假去做小区服务。他走在香港的街头,看见英国管理的城市如此井然有序,惊异之余,百思不解:为什么只隔四五十里的距离,自己的家乡,一个叫香山的小城,却是如此混乱落后?他的小计划,就是把香山变成一个小香港。说到做到,二十多岁的西医学堂学生孙逸仙,利用寒暑假期,回到家乡,号召同村的青年出来铺桥修路,目标是修出一条路将两个邻村连通起来。这个小计划,最后由于地方吏治的腐败,以失败告终。小计划的失败,震撼了他,他于是转而进行一个略大的计划,就是推翻整个帝国。
从Manson1887年的开学致辞到今天2011年的毕业演讲,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深刻的改变,而这些改变,来自一些特殊的人。目光如炬者,革新了教育制度;行动如剑者,改造了整个国家;还有很多既聪慧又锲而不舍的人,发明了各种疫苗。今天你我所处的世界,天花彻底灭绝,疟疾和霍乱病毒已经相当程度被控 制,台湾和香港的女生已经不知道有“头虱”这个东西。西医学堂创立124年之后的今天,港大医学院培养出很多很多世界顶尖的学者和医生,为全球小区的幸福做贡献。
而你们,正是踏着这个传统的足迹一路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