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意鼓吹你们应该效法鲁迅弃医从文,或者跟随孙逸仙做革命家,或者全都去从事社会工作,因为人生有太多有趣的路可以选择。我想说的只是,身为这么一个重要传承的接棒人,你也许可以多花那么一点点时间思索一下自己来自哪里、何处可之。124年前,第一颗石头打下了桩,铺出的路,一路绵延到下一 村——你今天的所在。Patrick Manson抵抗无知,坚持科学实证的知识学习;孙逸仙抵抗腐败,坚持清明合理的管理制度。你是否想过,在你的时代里,在你的社会里,你会抵抗些什么,坚持些什么?
我倒不希望你能立即回答,因为如果你能随口回答,我反而要怀疑你的真诚。一个人所抵抗的以及所坚持的,汇成一个总体,就叫做“信仰”。但是信仰,依靠的不是隆重的大声宣告; 信仰深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信仰流露在举手投足之间最寻常最微小的决定里。
Patrick Manson后来担任伦敦殖民部的医疗顾问,负责为申请到热带亚非地区做下层工作的人进行体检,体检通不过的,就不到这样的工作机会。这时,他发现了一个未曾预料的问题:90%的体检者都有一口烂牙,检查不合格。毕竟,有钱人才看得起牙医。他该怎么办呢?
Ma n s o n 是这么处理的。他给上司写了封信 ,说,以烂牙为理由“淘汰掉他们等同于淘汰掉整个他们这个阶层的人”。他建议政府为穷困的人提供牙医服务。有些专业者看见烂牙就是烂牙;有些人,譬如Manson,看见烂牙的同时,也看见人的存在状态——他认识痛苦。就是这种看起来很不重要、极其普通的日常生活的判断和抉择,决定了我们真正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