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人物

薛丕拱:成为第一名的秘密

2009-06-15 15:19     来源:中国台商     编辑:张方翼

  四十多年前,薛长兴工业还只是一家位于宜兰罗东乡下做雨衣、雨鞋的家庭代工厂,但现在,薛长兴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潜水衣代工厂,全球市占率高达六成五,年营收高达三亿美元。
老板薛丕拱,有三不原则,一不听从宿命,二不裁员,三是坚持永续经营,不关闭台湾厂。
 
  原则1
  不听宿命

  台湾传统制造业由于原料受制于上游厂商,即使拚命扩产,也只能赚取蝇头小利,崛起于宜兰乡间的薛长兴工业,创办人薛丕拱透过不断地研发创新,摆脱上游原料受制于日商的宿命,一跃成为全球市占第一的潜水衣代工厂。

  在这之前,薛长兴曾当过小学教师,当时的收入对于要供养11名弟弟妹妹的薛长兴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他发誓要用自己的双手来改变弟妹们的命运,为了让弟弟妹妹有书读,他开始下海做生意,第一次摆摊卖起雨衣。

  一卖就是十七年,他不仅把11个弟妹相继抚养成人,还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之后,想在台湾的雨衣、雨鞋的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的念头,时刻召唤着他,哪怕当时市场几乎被达新牌垄断,别人很难分一杯羹,不听宿名的薛丕拱依然开始设厂,生产雨衣和雨鞋。

  因为工厂本来就有粘,剪裁雨衣的技术和机器,薛丕拱决定从日本进口机器、原料,开始生产风浪鞋,从第一笔五百双的订单做起,三年后,风浪鞋、潜水衣的代工收益极佳,每年都带来人民币五百万左右的营收。

  薛长兴的成功,让供应橡胶布原料的日商眼红,开始在价格和交期上刁难。薛丕拱一天到晚为了原料问题饱受煎熬。薛丕拱决定从日本进口机器、原料,开始生产风浪鞋,从第一笔五百双的订单做起,接着再代工工序更复杂的潜水衣。

  四十年后,薛长兴工业由当初一家位于宜兰罗东乡下做雨衣、雨鞋的家庭代工厂,摇身一变,成全球最大的潜水衣代工厂,全球市占率高达六成五,年营收高达三亿美元。

  原则2
  决不裁员

  屈指算来,薛长兴到大陆设厂已经二十年了,薛丕拱秉承只要老板有心,员工可以和老板一同成长。在产业升级路上,他从不愿意辞退员工。

  目前,面临全球经济大萧条,厂里的订单也在减少,他并不打算辞退员工,希望与员工共体时艰。他,珍惜的是曾经一起创业打天下的情分,这些与公司一起成长的员工就是别人难以挑战的人才门坎。当初与他一起研发橡胶发泡机台都是公司的老师傅,起初,老师傅只会调粘雨衣的粘胶,只会操作简单的针车,但经过尝试,不仅可以掌握发泡技术,还可以操作更复杂的机台。

  其实,这还有一段真实故事,一直触动他惜福、感恩。那是1996年 9月,台湾厂连续两天发生大火,生产线与设备几乎全毁,外界传言薛长兴半年内不可能复工。遭遇困境,让薛丕拱感动的是,员工当时不但配合加班,还联署写了一封信给他,主动表示愿意减薪两成,并且让公司欠薪水三个月。之后,在全厂员工的配合下,工厂所有人24小时轮班赶工,七天后,薛长兴产能恢复了15%。三个月后,薛长兴恢复原本的产能最后交期只比平常晚一个月。

  薛长兴就是从那时开始逆势成长,一跃而成为全球最大的潜水衣制造商。从此,薛丕拱一直坚信,员工是他最大的资产,所以,他决不裁员。

  原则3
  不关闭台湾厂

  为了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薛长兴在泰国、中国、柬埔寨当地分别都有二到三家工厂,1987年在泰国设厂、88年在中国设厂,虽然彼此都相隔甚远,像中国厂的三家工厂就分散在广东和浙江两地,他总是自行掌握上游原料供应,形成一条龙生产。

  这些年来,他的台湾厂从没有裁员,反而还扩厂。他不关闭台湾厂,为了使企业永续经营,他除了三不特点外,还有一重视,那就是重研发。

  薛丕拱的次子薛敏诚,为了帮助父亲,研究橡胶发泡布的制造技术,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橡胶发泡完成后,还要把橡胶厌粘到布料上,当时全台湾没人做这类机器,薛丕拱请宜兰当地一家机械厂仿造日本机器,结果一开机就爆炸,掀掉了整个厂房的屋顶,爱子的右手的小指的第一节还被炸断。
通过两年的研发,薛长兴终于掌握了橡胶的发泡技术。以前,薛长兴只能进口日本原料做加工,现在,薛长兴就跃升为全球第一家从原料到加工一手包办的潜水衣代工厂,不但成本降低了30%,质量和交货期都可以自己掌控。

  更重要的是,掌控原料后,薛长兴可以更方便的自行开发新原料,加入更酷炫的颜色及图案。据了解,薛长兴研发部一年能开发出二百多种新款式的潜水衣,供客户选择。

  还记得美国影集“海滩游侠”主角穿的时尚潜水衣吗,还有那美国海军专业潜水衣(能抵御深海摄氏五度低温的),那可都是由台湾薛长兴工业代工制造的哦!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