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首页推荐

下一个三十年,中国变什么样?

2009-06-15 15:27     来源:中国台商     编辑:张方翼

  由农村改革拉开的中国改革三十年的大幕,三十年后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中国农村又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

  下一个三十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将有巨幅成长,也将进一步面对人口老化、环境污染、贫富差距、人民的民主需求等一连串挑战。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人均GDP每10年不到就翻一番,到2007年,已达到2500美元;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从1978年的第13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4位;中国进出口占世界贸易的比例从1978年的第23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3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坦言,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甚至有些不可思议。当初,我们想象力再丰富,也不可能预料到30年后,人民币汇率会成为国际经济问题;我们更想不到,到2007年的时候,世界市值最大的十大上市公司有5家是中国公司。

  如果比较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以及在战后,韩国、新加坡、台湾地区、阿根廷等国家几个历史时期,你会发现只有日本韩国在战后二十年都实现过年平均10%的增长,大概高增长持续了20年,却没有一个国家在三十年或者五十年之内经济实力增长这么快,中国改革开放获得的经济成就是少见的,与此同时,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远远超出世界的预期。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年只是破了一个题,只是一个工程做了奠基,但大楼的工程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的市场到现在为止只有商品市场,没有要素市场,或者说要素市场不发达,中国市场化的改革再往前走还要走三百年。其中包括产权制度、法制体系、市场经济观念培养等等重大问题的建设。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表示,所以改革开放三十年要反思的问题,就是在进行市场导向的改革过程中,政府在这方面的作用没有跟上,该管的部分并没有管好。政府如何发展市场,一方面又在市场失灵的部分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这是最关键的。

  发轫于安徽小岗村17个红指印、奠基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整整过去了30年。

  1982年,《纽约时报》首任北京特派员包德甫(Fox Butterfield)发表享誉一时的名著《苦海余生》,文革浩劫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看不见未来。美籍华人作家章家敦,2001年发表的畅销书《中国即将崩溃》,预言在经济、社会和政治多重压力之下,中国在2006至2011年之间,一定会解体。

  30年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另一个30年所作的多方面准备,没有之前的成功、失败、曲折、反复,不可能有毅然决然的战略转变。同时,国际上冷战的缓和、东亚经济的起飞,特别是海外华人的存在,香港、澳门和台湾与大陆的多种联系,都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条件。

  然而,一个30年过去了,但追求富强的心,追逐幸福的脚,还在不断前行。

  三十年后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中国农村又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

  人民币放开
  三十年跃升全球第三大货币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发表观点:三十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领导者之一。蒙代尔分析说,中国经济不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下滑太多,还将保持6%-7%的增长速度,但需两年时间恢复元气。蒙代尔表示,如果中国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将使人民币地位很快提高,不久将成为世界第三大国际货币。

  未来三十年
  体制改革要更加重视“人”

  在未来的时期内,我们可能需要在重视体制的同时,同等程度地重视体制之中的人,我们需要更好的教育、感召和培训,需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撰文表示:在重视体制的同时,同等程度地重视体制之中的人,我们需要更好的教育、感召和培训,需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三十年来,制度创新文化在中国社会已经深入人心了。当大家看到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时,大家不再会习以为常,都会思考如何改革,对不合理的事情,大家都有一种改革的欲望,影响未来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可能不止一个,但是最重要的因素不会再是资源或资本,而是知识和人才。教育、科技和文化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30年前难以想到,中国的体育选手能够赢得世界最多的金牌,与此同时,我们在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创造能力与许多欧美国家都无法相提并论。然而,今天的经济如果要实现长期持续发展的话,我们将不得不担当起领先者的角色,因为我们已经很难像过去那样依靠模仿和追踪。如果未来还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那么就会是从实物生产主导的模式逐步转变为非实物生产主导的模式。这种意义的改革大概还不能算正式开始。

  思想解放要呼吁,需要机制和制度,而且要有一个具体成功的典范。事先就得要自我改革,现在就要自强,不要搞那么多石油进口,我们搞新的技术,一旦领先于全世界,老百姓就会支持的。农民增收是一方面,此外,如果精英阶层的认识提升了,就会看得高一点、远一点,不要只关心自己短期的经济利益,还要考虑考虑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利益和发展前景。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