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首页推荐

台湾工商业巨子:张国安

2009-05-14 15: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张方翼

   提要:张国安在台湾汽车工业界久负盛名,被报刊杂志称作台湾的艾科卡。他从推销进口摩托车白手起家,经过30多年的努力,由他担任总经理的三阳公司在台湾500家大型民营制造业中名列第十。他先后兴办丰群、益群水产公司,摆脱日商对台湾渔业的控制和剥削,使自己的渔业基地遍及各大洲,被誉为“日不落的丰群”。此外,他的创业理念更是深深地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创业者,被认为是一位有成就、有影响的企业家。

  苦涩的童年  

  张国安1926年12月28日出生在台湾一个子女众多的农民家庭,他是家中的长子,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抚养众多的儿女,张国安的大姐一出生就许给人家当童养媳;小妹刚生下后也被人家抱走了。当时的张国安已六岁,他清楚地记得家里是多么穷,妹妹被抱走后年幼的张国安哭了好几天。

  出生在如此贫困家庭中的张国安尝尽了生活中的苦涩。在张国安四五岁的时候,他就得每天天不亮起床去放牛。但是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打消张国安对知识的渴望,等到年龄稍大一点,他就知道利用放牛的时间来读书。至今他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每天一大早他就要光着脚到田里去做工,然后挑着菜到市场上卖。那时候他最怕的就是冬天,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根本没有钱买厚一点的衣服和被子,晚上只有用装稻谷的麻袋来取暖,或者用麻袋做成衣服来挡风寒,更没有鞋子可穿,天气再冷也得光着脚下地,双脚经常冻得红肿生脓,后来连指甲也掉了。即使这样一天也不能休息,任凭伤口好了又烂、烂了又好……

  由于上世纪30年代的台湾国民小学是免费入学,因此童年张国安得以进入小学念书。小学毕业时,张国安因家中贫困几乎失去继续升学的机会,正在那关键时刻碰上了好运气,家里养的一头母猪生了七八头小猪,卖得一笔钱,才得以进入高等科(初中)学习。当中学毕业时,家人一再反对他再升学,学校也怕他考不好影响了全校的升学率。但是他却突破重重困难,考上了台北工业学校(台北工业专科学校的前身)的机械系。就在别人因为没有考上而流泪,他却因为考上却不能就读而哭泣。他家里实在太穷了,根本就没有钱供他继续上学。无奈之下,他转到了夜间部,用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了学业。

  艰苦的生活磨练了张国安的意志。他回忆说:“我那时一心想脱离困境,也就比别人用功……一有空就到松山图书馆借课外书回家看。”他如饥似渴地读书,从书中汲取了无穷的营养,才在后来赢得了“万能博士”的称号。后来成了亿万富豪的张国安总是感慨万分:“在一切都是如此得来不易的情况下,我反而更能珍惜既有的,并能努力去突破恶劣的环境。”

  艰苦的创业

  从台北工业学校毕业后,张国安当过农机技术员、乡公所的职员、小学教员。上世纪40年代末,经人介绍进入庆丰行贸易公司,才开始了他在商界的奋斗史。

  那时庆丰行只是一个靠小本生意维持生存的贸易行,老板加伙计总共三个人。但他在那里却学会了做贸易商的技巧。在1954年他与三阳工业公司前任董事长黄继俊合资在内湖成立了三阳电机厂,率先在台湾生产自行车磨电灯,切合市场需要,销售一枝独秀。但是三阳电机厂在刚开张的时候情况并不乐观,全部资本不过30万元,只买了两台冲床和一台车床。此时张国安从小培养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又发挥了作用,他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的觉,带着四个工人挤在狭小的厂房里,设计、购料、制造、销售、收款,全由他一个人负责处理。从台北到高雄出差,他总是坐夜车,因为这样可以省下一晚的住宿费,而且不占用工作时间。他们最终克服了从建厂到压模、出产等一系列困难,“三阳”才会从小到大,直到1959年扩大为电机公司。之后又在1961年再增资改组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本田技研工业合作,成为台湾首家生产机车的厂商。利用日本技术设备,致力科学经营管理,业务发展迅速,成为台湾最大的机车生产厂商。

  张国安可是台湾企业界的多面手。在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迅速发展之时他又创立丰群及益群两水产公司,从事远洋、渔业和水产加工,并在乌拉圭、南非、马来西亚等地设立分支机构15所,从事渔业贸易及补给服务等,形成颇具规模的企业集团。此外,他的经营范围还涉及百货食品类,有来来百货、喜年来食品等。

  1985年是张国安的人生转折点:他离开三阳工业,设立了丰群集团。他将丰群投资与丰群来来百货合并,成为丰群来来百货集团,显示百货业是丰群企业未来重要投资方向;丰群集团同时也积极前往世界各地投资。1993年集团营业额已达300亿台币。作为台湾零售百货业主力之一的丰群,近年相当注重开发中国大陆市场的潜力。例如其拥有台湾专营权的万客隆(Makro)量贩店,便与荷兰母公司SHV一起,开拓中国大陆市场。第一站选定了广州,在这个投资中,丰群持股10%。另外,该集团还独力在武汉开设量贩店、百货公司、精品中心和旅馆的投资计划,这项计划由丰群与武汉政府合作成立江群房地产开发公司主导。张国安还正式宣布,投资15亿台币,在武汉开设来来百货分店。张国安也因此被尊为“台湾大企业投资武汉第一人”。当地权威人士说,“作为老一辈来汉台商,他身上典型地反映了台商的特点”。他信奉“诚实经营方能做大,邪门歪道只能赚小钱”。有人评价他,做了一辈子生意,对客户、公司内部,没哄过任何一个人。他充满创业激情,条件越艰苦,就越有激情。

  工商业巨子的创业理念

  人们常说:一个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企业家的创业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张国安认为无论是创业还是守业,创业理念都是企业的第一推动力。创业理念可分为创业动机和创业行为两个方面,而追求利润无疑是企业家创业的重要动机,这是无庸质疑的。但是也不排除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国家民族中,企业创办还往往带有许多的非经济动机,而这些非经济的动机还很可能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

  张国安兼具学者与实业家的风度。1988年,他写过一本包含自我人生理念、企业创办历程的自传体论著《理念》,创下台湾工商界大腕著书立说销售量最大的记录。之后他又新著《恐龙为何会消失》一书,以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念,阐述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他认为,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都要有危机感、责任感和奋斗观,只有跟上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变迁,才不会被社会与自然淘汰,成为“消失的恐龙”。

  张国安不仅喜欢读古书,而且喜好收集先民的遗物。他买了五六个各重千余斤的大石头,是明清时期厦门地区先民移居台湾时用帆船搬过去的碾米石墩;他还收集到百年前大陆先民染布用的元宝石头和几头牛拉动榨甘蔗糖的花岗石轮;另外还有各种石制材料如窗户、门槛石等等。这些笨重的石头往往会被人们甚至专家所忽视,但张国安却视它们为珍宝。此外,他还收集了不少中国古代瓷器和近千件古代民间刺绣,这些精美的刺绣作品都是他不忍心看到它们被外人收购带到别国去,就尽可能一件件地购买下来。作为一代实业家,张国安希望自己的作品在未来作古时,也有几件能成为被后代炎黄子孙珍视的文物。

  1997年4月6日,这位工商业巨子已悄然离我们而去。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浓浓的爱国情节值得今天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STS研究中心)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