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首页推荐

危机下的财富转移

2009-03-10 14:12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编辑:张方翼

  随着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房市、股市低迷,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员工失业,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下挫。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财富的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孙梅。

  危机之后是更加繁荣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看待此次经济危机?

  孙梅:经济危机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而是历史的必然、历史的考验和历史的进步。我们必须认识其必然性和进步性,顺应历史的发展,完成历史的使命,达到一个更高的繁荣。

  在进入资本主义以后,经济危机更频繁地发生,主要表现为生产的相对过剩。这是由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经济周期理论已为各个经济学派所公认,人们也曾经设想过采取各种手段来促进经济危机的及早结束或不再发生,但是由于对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论述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也不尽相同。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认清经济危机产生的必然性和历史使命。人们是无法阻拦经济危机完成它的历史使命的,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促进经济危机完成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才能早日结束经济危机,促使经济走向繁荣。

  中国经济时报:此次经济危机和以往有何不同?

  孙梅: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演变为一场全球的经济危机。目前,世界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时期。这次经济危机也可以说是其中的重要步骤,而美国恰好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过程中。

  目前,经济危机已经从早期的日常消费品的相对过剩转为大宗消费品如房产、汽车等的相对过剩。房地产的相对过剩向金融领域转移,在某种程度上延缓了经济危机的发生,但也扩大和加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在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过渡的过程中,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过快,而其载体——股价、房地产价格和油价等泡沫过大,从而引发了经济危机。与虚拟经济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不健全,适应全球化的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导致了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和加剧。

  经济危机的积极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这次危机有没有积极的方面?

  孙梅:我们认为经济危机的积极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现产业结构转移。在生产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随市场经济的调节自然形成了各种产业的配置,形成了各类企业之间不同的技术水平。然而,这些配置需要随时调整,新旧产业交替,但是市场的惰性促使了这些任务不能及时完成。于是,就把矛盾逐渐积累,最后就会通过经济危机来完成产业的调整。因此,所谓经济危机事实上是产业调整的必然要求所决定的。它促进了夕阳产业和落后企业的淘汰和转移,促进了新兴产业和先进企业的发展。这种在通常状况下难以完成的历史使命,只有通过经济危机的阵痛来完成。二是消除泡沫经济。经济泡沫高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地会诱发某种危机,而危机在某种程度上逐渐地消除泡沫,使资产的价格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其实际的价值。许多国家出台的“救市”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经济不至于崩溃,或者是留有一定的泡沫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三是促进全球的一体化和金融体系的完善,重建国际新秩序。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意识到金融体系不完善带来的弊端,从而使人们不断地改善现行的金融体系,使其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要求,重新构造国际经济金融新秩序。可以说,经济危机是各国家和地区谋求实现变革的最佳战略性契机。

  中国经济时报:危机让很多人失业,该如何应对?资产价格都下降了,是否是好事?

  孙梅:通常经济危机的最大坏处就是失业,但人们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在经济危机中会失业,而有些人不会?这里通常也有很多偶然性和行业特点,但总的来说,失业的人通常其知识技能不适合时代和产业转移的要求。每次经济危机都会带来很多人的失业和再就业,这是一个巨大的、痛苦的过程,但却同时也是一个千百万人知识更新的过程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人员调整和转移的过程。没有这个阵痛的过程,新的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将无法及时获得,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将会减弱,新的繁荣将会延迟。

  财富向知识资本家转移

  中国经济时报:经济危机下,财富是否需要重新分配?

  孙梅:财富必然要重新分配和调整。经济危机的一个原因就是生产的相对过剩与人民的购买力不足产生的矛盾,消灭物质是以前经济危机中通常的做法,但是这显然不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只能在减少生产的同时,提高人民的收入、减少税收、减少储蓄、刺激消费,缓解生产的相对过剩。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调整了财富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看起来这好像和经济危机相矛盾,因为经济危机通常带来了大量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每次新的繁荣来临时都会带来更充分的就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本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资本掌握在能够最善于运用资本的人手里,而在经济危机的阵痛中,随着产业和企业的转移,财富在不同的资本持有者之间进行了重新分配。经济危机使一部分企业破产的同时,也通常会使得一些新兴的产业和企业发展起来。

  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不仅要实现不同资本持有者之间的转移,还会使得资本从金融资本家手中逐渐转移到知识资本家手中,而当前的经济危机也正是适应这一要求出现的。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才能更早地走出危机?

  孙梅:对待经济危机应该顺势而为,采取的“救市”措施要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加速经济危机发展的进程,缩短其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在最短时间内转向繁荣。人们可以用主观的力量加速这个进程,特别是当今国家已经发展成最大的力量,形成巨大的合力,影响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有效宏观调控成为影响经济危机的主要力量。政府不应该挽救那些应该淘汰的产业,不应该加大分配的不合理,不应该扩大生产的相对过剩,不应该维护不合理的就业,不应该去阻止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只有在经济危机中将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作为重点,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才能早日走出危机。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