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商情快递

在南沙还没一口油气井 盼加强与台湾的合作

2012-08-28 08:40     来源:东方早报     编辑:王思羽

  原油进口依赖度接近六成的中国油气企业在南海南部的油气资源开发方面,迟迟难以迈开步子。

  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科学所副所长刘峰22日在“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论坛”上称,这一方面是中国开发面临深海技术难题,另一方面是南海南部有着一些国家挑起的事端。

  刘峰提供的资料显示,南海主要有十几个油气盆地、200多个含油气构造区块,常规油气资源量预计约350亿吨油当量,其中230亿吨分布在中国传统海域内。比照财新网的数据,这约占中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

  刘峰表示,中国南海油气开采是深海远海作业,要进行自营开发,有很大挑战。

  “对于南海勘探的方向,中国目前集中在北部地区,现在有向南推进的趋势。在南部的话,特别是在南沙,我们没有一口油气井,后续南沙应该是我们的重点。”刘峰说。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首席顾问赵志明称,海洋开发和装备产业成为未来世界各个国家争夺的焦点,特别是南海这一块,东南亚几个国家在南海周边产量已经超过5000多万吨。这一产量相当大庆油田的年产量。

  “第二波斯湾是以讹传讹”

  全球有四大海洋油气主力开发区,分别是北海、波斯湾、南海以及墨西哥湾。南海是油气的聚宝盆,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对于这一称呼,刘峰并不认可。这背后,涉及到一个资源评价问题。

  “‘第二个波斯湾’的口号比较大,是以讹传讹的结果。南海和波斯湾相比差距不小。”刘峰称,在储量估计上,国际上分歧比较大,中国方面的评估相对来说比较乐观,但欧美的国际石油巨头对此比较谨慎,而美国能源署的估计更是审慎。

  刘峰认为,“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原因上,第一个勘探工作做得不够。再一个,因为一些国家挑起的事端,影响了工作的深入,也影响了数据资料的共享。”

  就南海储量分布问题,中海油总公司海洋能源经济研究所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则给油气开采企业“泼一盆冷水”。

  陈卫东解释道,全世界的深水油气已经做了20多年了,从存油的理论来说,盆地越大,发现的潜力就越大。那么中国什么地方是深水呢?只有一个地方,就是南海的中央海盆。

  “在这里跟大家澄清一个概念,南海不等于深水。南海的北部大陆架我们一直在做勘探,已经有了2000来万吨一年的产量。那么深水就是南海中央海盆或者叫琼东南那一块,前前后后也做了有七八年了,最近有一个比较象样的发现,加拿大的一个公司又发现了一个气田。气田规模从地质的角度来讲不算太大。”陈卫东说。

  “加强与台湾的合作”

  刘峰称,中国油气企业在南海特别是南沙的油气开发,有一些不足,也存在现实的困难。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海油和克里斯通的合作没有成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大的遗憾。时隔20年,中国重新要在中南部有所动作。”刘峰说。

  围绕着南海,中国、越南和马来西亚都有着自己的油气开采战略。

  刘峰称,“整个南海油气开发的情况,中国的话,主要还是集中于北部,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现在越南和马来西亚,开发的势头非常猛,特别是马来西亚,深水开发不断推进,近几年渗透得非常厉害。越南的话,现在也是采取这种策略,从浅水向深水,向九段线内推进。”

  刘峰称,越南在南海侵占了100万平方公里的南海海域,有215个区块。现有114个区块已经进入中国九段线。截至2012年的5月份,已经有11个国家的23家油气公司与越南签署合同,联合勘探作业。

  对于后期在南海的油气开发,刘峰称,“对于现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很多人提出异议,已经20多年过去了,效果不佳,至少目前看来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

  刘峰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共同开发的谈判上。

  “越南、菲律宾没有诚意跟我们进行谈判。在南沙我们没有一口油气井,我们如何跟对方进行谈判?很多学者也在呼吁共同开发的政策是不是可以调整为,我们首先进行自营开发,以自营开发促进共同开发,这个也是一个可行的道路。”刘峰说。

  刘峰建议,南海油气开发还要强调和有关方面的合作,特别是跟中国台湾方面的合作。

  2012年5月22日,中国台湾证实了在南沙太平岛有一个开发的区块。

  刘峰还指出,台湾和大陆在20世纪90年代合作过,遗憾的是,双方打开的两口井都是空的,第三口井没打开,现在可以成为合作的条件。记者 李跃群 实习生 欧昌梅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