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论坛昨在厦门开幕
“海上旅游是厦门未来发展的重头戏”、“加快厦门港资源整合,为海洋旅游等多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优势平台”……在昨日上午开幕的“第三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论坛”上,与会各方就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副市长潘世建在开幕式上说,厦门市委市政府从战略角度高度重视海洋的科学开发与利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目前,厦门在全面开展海洋经济建设的同时,主动进行海洋生态修复。
在谈到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时,潘世建说,随着全市海域综合整治的基本完成,在大面积的渔业养殖逐步退出后,将把港口建设、物流园区、保税园区、航空园区等综合起来考虑,做大港口经济。其中,发展以港口为支撑的旅游产业是一大方向。世界三大邮轮公司均非常认同厦门邮轮产业的发展前景,认为厦门发展邮轮产业的硬件条件走在全国的最前面。加之厦门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北接宁波、大连,南接香港、马来西亚,东接基隆港的特殊地理位置,辅以厦漳泉丰富的旅游资源,相信海上旅游是厦门未来发展的重头戏。
交通部总工程师蒋千在题为“加快厦门港规划建设,促进海西经济发展”的报告中说,厦门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定位,对厦门港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建言厦门港应加快合理规划、协调发展,通过加快港口资源的深度整合,为海洋旅游等多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优势平台,为海洋产业的科学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厦门大学教授洪华生在题为“加强海洋科技支撑,促进海西海洋经济发展”的报告中说,在此前成功举办两届的“厦门国际海洋城市论坛”上发展而来的首届厦门国际海洋周意义重大,较之已经成功举办了17年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周”,厦门国际海洋周才刚刚起步。作为本届海洋周的协办单位之一,厦门大学有责任在科学技术上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推动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促进海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期两天的第三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论坛,是2007厦门国际海洋周的系列论坛之一。来自福建省各沿海地市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近15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各方还就发展海洋与渔业经济、港口经济进行了分组讨论。(记者 若胜)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