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频现 台湾调控楼市政策成效有限
为打击台北县、市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台湾当局金融主管机关6月25日推出“选择性信用管制”。如今,管制届满一月,虽然大台北地区房屋成交量有所下降,但开发商拿地却不断创出天价。
“选择性信用管制”方案规定,所有金融机构承做台北市及台北县10个县辖市新购屋贷款,在金融机构已有“购置不动产贷款”者,成数不得超过七成、无宽限期,且对同一担保品,不得另以修缮、周转金及其他贷款名目额外增加贷款。
据悉,这是台当局近20年来首次动用“选择性信贷管制”。
然而,作为对“打房”行动的回应,大台北地区过去一个月却不断出现土地天价交易。7月23日,台北县公开标售新庄“副都市中心”商业区12笔土地,开发商以每坪(1坪约合3.3平方米)约213万元(新台币,下同)的价格,标下其中一块合并土地,成为台北县新地王;台北县三重一块1.58万坪的工业用地以101.68亿元成交,刷新台北县工业区土地拍卖最高价纪录;台北县新庄“副都市中心”住宅区土地拍卖,每坪约159万元,创下该区住宅新天价;台北市西门汀一栋旧写字楼以30.5亿元成交,也被视为天价。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月以来,开发商投入大台北地区的金额高达440亿元。
据统计,台北县今年第1季度住宅均价超过每坪20万元,而台北市的则在50万元左右。
台当局金融主管机关“打房”政策出台后,大台北地区房屋成交量虽然有所下降,但商品房价格却没有显著变化。台北县7月以来的平均住宅价格每坪达23.3万元,比6月上涨2.5%,而台北市的价格则保持徘徊状态。同时,大台北地区的房屋租金出现不小涨幅。
对于大台北地区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此间业者分析认为,台北县年底升格为“新北市”后,各项重大开发案及交通建设持续推动,吸引上班族及首次购房族群陆续进驻,部分房地产个案开盘价创新高,推升了区域的房价水平;台北市则因捷运路网逐渐完善,全市不动产交易价格均呈上涨趋势。
面对政府的“打房”行动,一些房地产中介仍持续看好大台北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房屋中介企业戴德梁行的报告指出,受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台湾经济迅速回暖、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措施越来越开放等影响,内外资仍将积极进入台北商用不动产市场。瑞士信贷证券的报告分析,台北市预售房市场供给已趋紧,预计预售房价格下半年可望维持高水平,第四季度房市成交量也会反弹。
台当局金融主管机关表示,打房措施出台以来,台5大银行6月新承做购房贷款仅比上月新增3亿元,大大少于过去的150亿元,显示房产市场开始降温。不过,有分析指出,台银行6月的周转金贷款也激增574亿元,这可能是投机者通过周转金贷款借钱炒房。
台有关部门表示,将采取办理租屋津贴、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房价交易公开透明等措施,协助民众解决买房难的问题。有台湾学者则呼吁政府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打击囤地、炒房风气。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