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推出惠台新政 打造西部台资新高地
历经半年的酝酿,四川省《关于促进台资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日前正式出台。23项优惠政策传递出什么讯号?对于未来川台经贸合作将发挥怎样的作用?7月14日,省台办主任刘俊杰就《关于促进台资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进行了解读。
刘俊杰表示,未来3至5年,我省将努力在台资企业数量和规模上取得突破,形成西部台商投资的新高地;形成食品饮料、百货零售、电子信息、建筑建材4大产业集群,并力争台湾服务业来川发展和我省企业入岛投资取得新突破;大力促进川台贸易,力争贸易额实现较大发展。
对台经济合作面临重大机遇
记者:《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刘俊杰:作为西部省份,在对台经济合作方面,四川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从1988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四川至今,一大批台资企业入川,企业数量、引资总额等各项指标均居西部地区前列,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一支重要力量。但从全国来看,四川累计利用台资总额仅占台湾对大陆投资总额的5%左右,川台经济合作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意见》的出台就是要抓住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及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有利时机,制定适合台商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吸引台资企业来川发展,促进在川台资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台湾同胞在积极支持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同时,广大台商也逐步把投资的目光投向四川、投向西部。今年5月底举办的“天府四川宝岛行”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川台交流合作站上新起点。在这个时候出台《意见》,对于巩固访台成果、放大后续效应、吸引台资企业入川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促进台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记者:《意见》出台的23项优惠政策与过去相比有什么特点?
刘俊杰:近年来,台商来川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从早期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到逐步向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扩展;一大批知名企业投资均超1亿美元,带动上下游企业聚集,逐步形成产业链和“商圈”,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台商投资聚集带也已逐步形成。
此次出台的各项政策,增加了节能减排、环保项目的优惠,同时对高科技、先进制造业、技术革新项目的支持作出了具体规定,旨在促进台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除了内容新、涉及范围广,《意见》也体现了政策连续性。可以说,既是中央惠台政策的具体体现,又借鉴了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促进台资企业发展的做法,并充分反映和汇集了四川相关方面的意见,是符合四川实际和切实可行的。我省将围绕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重大活动为平台,以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为突破口,着力引进高科技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深化双边贸易,加大对台经济合作力度,努力把四川建设成为西部台商投资新高地。记者 王小玲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