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自主调整期
黄鸿明:保增长勿忘中小企业 还需金融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创鸿集团优先公司董事长黄鸿明指出,保增长中千万不能忽略中小企业这一支重要力量,但结合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他建议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中小企业在保增长扩就业促内需中的重要作用。
黄鸿明表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这包括政府应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配套体系,在金融政策上要有大的突破,比如规定各商业银行在贷款总额中要有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贷款,或可采用政府调控、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之间转贷关系来解决商业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问题。此外,建议政府建立或完善“小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和“金融机构贡献奖”办法,激励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促进政银企实现“三赢”。商业银行则要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运作机制,要创新金融产品,拓宽新的融资渠道等。
李义虎:要保八应扩大合作视野 与东盟增进往来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义虎教授在谈到“保8”时认为,广东除了要特别关注与粤港澳的合作外,还要注重合作视野的延伸。
一方面是扩大与东盟的合作。从区域经济整合情况来看,东盟今后的发展方向将可能使其成为一个30亿人的经济区。这也许是今后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经济体,虽然比较松散,但对中国来说就很有关系了,广东应该加大和东盟的合作。
另一方面,广东出口占GDP的40%,对外联系多,对台有优势,在广东的台商也多,且广东对台湾经济辐射也有先天优势。如果利用好了,将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梁耀文:外经贸 企业转型升级要给广东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认为,广东的对外经济依存度较高,若要保持增长稳定,就应保持外经贸政策的连续和稳定。
梁耀文说,自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国家有关部门频繁调整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等政策,并形成叠加效应和放大效应,导致部分外商投资企业信心受挫,部分中小型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型外经贸企业经营困难,有些甚至倒闭。
针对当前广东外贸出口企业转型面临的困境,梁耀文建言:国家应赋予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省”,给予广东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5—10年的自主调整期,让广东在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先行先试,为全国积累经验。
他具体说,建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省”,在调整期内,国家给予宏观指导,赋予广东在本区域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制定和审批管理权限,允许广东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方法,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企业自主选择转型升级方式。同时,根据试点取得的成效,对有关政策措施加以调整完善,进而在全国进行总结推广实施,推进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