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企业联保 东莞台商融资又多了一条新路
东莞与阿里巴巴商议合作设立企业融资担保公司
本报讯(记者/彭子英)2月的最后一天,东莞企业又迎来了好消息。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在上月28日召开的两岸机构座谈会上透露,东莞市政府正与阿里巴巴商议合作设立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联合推出联保融资产品,以此来帮助莞企拓宽融资渠道。
而该融资产品模式,和当日在东莞召开的国台办经济局携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广东台商融资见面会上的深圳“互保金池”产品模式颇有相似。
企业联保可将担保基金放大30倍
江凌认为,东莞市政府去年的10亿元融资计划在推出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台资企业多头在外,经营信用等记录也在台湾,故而截至目前只有几十家企业享受到了该计划的支持。
他透露,东莞有望在帮助企业融资上创造新经验。东莞目前还在探索由省市两级政府和阿里巴巴商务平台合作设立一个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推出联保融资产品。一旦实现,将以每三家企业为一个组团,进行联保融资,通过三家企业互相联保,可以把担保基金放大30倍,目前建设银行已经同意加入这一运作体系。
这种融资方案不需任何有效抵押物,但如果三家其中的任何一家企业产生了风险,在银行借贷后无法按期还款,另外两家企业的企业法人就必须要为其归还银行借贷本金及利息。目前浙江省已在除宁波以外的所有10个地级及以上市全面铺开这种融资模式,东莞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正在探索之中。
在广东省台商融资见面会上,由国开行深圳市分行介绍的“互保金池”也得到了额外的关注。这是一种由已获得银行融资的企业把贷款额1%的资金纳入“互保金池”来实现集体征信的做法。一旦有企业产生风险,不良贷款首先要由政府财政和“互保金池”的资金按比例支出,其余的风险也在银行的可控范围之内。这种模式亦被国台办和东莞的台商所关注。
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叶春荣表示,台资企业当前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无法从大陆银行获得有效融资,而作为地标性建筑、计划投资10亿元,始建于2005年的台商大厦也面临融资窘境,尚有一半的资金缺口。
服务机构入莞资源还需整合
台湾的专业服务机构一直盼望着可以进入东莞,在当天的会议中也达成了很多共识。
去年以来,台湾全球运筹发展协会、电电公会都已顺利进出东莞,而台湾金属工业盐就发展中心、纺织拓展会、对外贸易协会等另外7家台湾专业机构也表达了来莞设立分支机构的强烈意愿。
江凌在详细听完各机构代表们的发言后表示,目前台湾专业服务机构在大陆设立分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建议各专业机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好台商协会这个平台,先把工作开展起来。
他接着说,各方在会议上的观点集中在机构入莞服务、产品方式的选取、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政府一定会全力支持,并考虑把各专业服务机构整合在一起办公,根据企业的需求在政策方面进行中长期的支持。”
江凌最后建议,政府的资源也是有限的,要求机构根据大陆市场,研发不同的服务产品,推动企业纳入内销市场,对服务的对象和范围进行资源整合,机构相互之间错位发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