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精彩推荐

粤政协特聘台胞委员开先河 望恢复华侨界别

2009-02-11 09:00     来源:南方网     编辑:张方翼

  声音

  省政协台胞特聘委员程丰原———

  开放台商议政平台时机恰好

  来大陆闯荡多年,事业和生活的重心都转移到广东,这是首批省政协十位台胞特聘委员相似的背景。昨日,记者专访了特聘委员之一的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程丰原(上图,曾强摄)。

  “大陆的进步太快了”

  程丰原先生看上去就像一个普通的广州人,他1988年就来到广州番禺莲花山建厂。作为第一批来广东发展的台商,程丰原说,“当时主要考虑投资环境理不理想,大家都是中国人,同根同种。我没有多大犹豫就作出了决定。”经历了大陆和广东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程丰原感叹:“这20多年大陆的进步太快了,比过去台湾的发展快。”他很认可自己当初的选择。

  他觉得,广东各级政府与台商的互动非常好,特别是通过台办这个渠道来反映问题,大都能迅速得到答复。比如,相继解决了旅游、经商和子女就学等许多问题。

  程丰原表示,他会响应广东省的号召,继续留在广东发展,并且在考虑是否向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转移。他说:“两岸直航、‘大三通’之后,两地的交流、商贸和旅游等更方便,我想台商应该对今后在大陆的发展前景更乐观。”

  留在祖国做“一等公民”

  作为广州市台协会长,程丰原经常向广东的各级政府传递台商的愿望。他感觉广东政府官员很开明。近两年,政府更是越来越向“以民为本”的方向努力。

  程丰原等台商以前列席参加过广州市“两会”。这次被选为广东省政协的特聘委员,他认为:“在现在两岸关系缓和的形势下,台商进入政协平台发言时机恰好,不会遇到台湾方面的多大阻力,也不会伤害两岸关系。我们很珍惜有这种与政府等方面沟通的渠道,可以直接向市长、省长传达台商的声音了。”

  他还透露,十位台胞特聘委员已经就即将参加的政协会议进行过交流,准备提出一些与台商发展相关的建议。比如,想建议政府调降土地税等税费,减轻企业成本,帮台企渡过危机;建议向台商开放便利店、洗衣店等零售业。

  程丰原早就把家和事业都完全搬到了广州,他几个弟弟也娶了大陆新娘。他说:“现在大陆的政治经济环境越来越开放,我们未来的发展当然是在这里,留在祖国做‘一等公民’!”(孙晓素 陈丹虹)

  连线

  省政协外事侨委主任吕伟雄———

  希望恢复华侨界别

  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如今看,我们都有理由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侨胞参与到内地的民主政治生活。其实,从人民政协发展历史上看,华侨从一开始就是其中一个部分。在中国第一届政协的筹备过程中,毛主席就已经邀请海外侨胞参加,包括了广东的著名侨领司徒美堂。1955年,在广东省政协第一届大会上,华侨就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界别,并有了9位华侨委员,第二届和第三届也分别有9名和13名。但在“文革”结束后1977年的省政协会议华侨界别就被归侨界所代替,后来又改为侨联界,越变越内向。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地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我省还有大约60万旅居海外的中国公民。他们也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过去,我们重视些海外乡亲在经济建设领域为祖国作出贡献,今后,我们要更加重视他们在民主政治、文化思想领域的作用,重视华侨的公民权利,既要其捐资,也要其捐智。我们希望通过逐步探索,最后能够恢复华侨界别。

  原民盟中央法制委主任黄景均———

  广东探索又拔头筹

  我曾经与多位境外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如林光如、石汉基等。在我看来,他们拥有在港澳台和其他国家生活和工作的丰富经历,具有多国的文化背景,既了解中国特色又了解世界。往往可以以“世界眼光”提出高质量的提案,为中央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我已经从媒体上了解到,今年将首次有10位台湾籍人士和10位海外侨胞作为广东省政协特聘委员与会,与其他委员一起共商广东大事。这一探索很有意义。相信思想解放的广东,会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好发挥作用。

  得益于广东省委的开明领导,近年来广东省政协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为推进政协工作和人民民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次首聘台胞和海外侨胞为特聘委员,又一次拔得全国头筹。(徐林 周志坤 施志全)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