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回应台商“平等待遇请求”愿“先试先行”
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代台商向广东陈情,广东省副省长万庆良支持回应
1月9日,前往广东了解在粤台商经营困境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在广州会见了广东省副省长万庆良。江丙坤将近三天来收集到的台商意见及建议向万庆良一一陈情,提出希望广东能够解台商融资燃眉之急,并开放部分行业限制,给予台商“平等待遇”。万庆良在回应时表示,中央已经鼓励广东“先试先行”寻求新的融资模式,以使该省外商投资企业渡过难关。
江丙坤向万庆良表示,目前广东台商遇到的困境与二十年前台湾制造业遇到的困境类似,都是产业转型所带来的压力。据他此次考察,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里,广东台商受到的冲击并不算大,只是在去年9月份后订单才出现急剧减少,但台商最担心的是2009年上半年如何度过。
江将台商的意见建议归纳为三方面。首先仍是融资难。江表示,2008年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下滑,将会影响银行授信,而且台商本身是两头在外的外向型企业,缺少担保品使得融资更是难上加难。江丙坤还建议中资银行不要抽紧能够正常供息的台资企业银根,并希望对现有的贷款手续进行改进以加快流程,同时江建议大陆可以效仿新加坡由政府向企业发放补贴用于员工培训,“以训代赈”。
他同时表示,希望广东省考虑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劳动合同法、出口退税调整等政策出台,叠加之下企业已是成本高企,加之遇到金融危机更显吃力。
江丙坤代台商陈情的第三点是台商希望能够转型,但现实中许多行业对台商设限。如东莞台商会长叶春荣就表示,大陆与台湾均不允许有官方或半官方背景的研发机构在大陆挂牌,这使得台商转型的设想无法落实。江希望台商能更多享受“平等待遇”。
广东省副省长万庆良回应,广东2008年1至11月共倒闭或停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共计为4200家,但台商比例并不高,“没有伤筋动骨”。目前,广东省已经拨出10亿财政用于支持台、港、澳企业产业升级,故广东省希望台资企业早日实现转型。而且中央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希望广东找到新的模式加快融资,“因为在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下,许多事情无法突破”。但万庆良并没有就此前台商代表提出的“建立政府与台商协会共同投资的担保基金”一事表态。
万同时表示,对于台商的某些行业准入或投资限制,广东也将努力争取中央支持,并愿与台湾海基会一同进行调研,提出具体建议,以期“先试先行”。
结束广东的考察后,海基会人员一行于1月9日下午转往江苏继续调研当地台商经营状况。■记者 王晓林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