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精彩推荐

六大平台增后劲 淮安渐成台商投资新集聚地

2008-11-11 09: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张方翼

  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让沉睡的土地焕发生机。16岁的淮安经济开发区从零开始,经历了无数荣耀瞬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成绩属于昨天,希冀开辟征程。当台资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愈加清晰、当淮安逐渐成为台商新一轮投资的集聚地、当淮安人正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谋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时候,淮安经济开发区果断决策:打造台资聚集高地、IT产业领地,用行动实践新的奇迹--"南有昆山、北有淮安"。

  万事俱备,东方风来扬帆行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成为台商投资的热土。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台资逐步自南向北特别是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继东莞、昆山之后,苏北淮安逐渐成为台商新一轮投资的集聚地。在这一轮的台资产业转移中,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淮安经济开发区得以扬起风帆,在招引台资上一显身手。

  所谓"天时",一是台资北上、顺势而为的机遇;二是淮安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机遇难得。目前,淮安围绕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淮安建成苏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按照"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的发展思路,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努力把淮安建设成为经济充满活力、城市特色彰显、生活品质良好、人居环境优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为淮安经济开发区的新一轮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淮安已进入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阶段,正在改造提升机械、纺织、化工、食品、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重点培育盐化工新材料、IT和特钢三大千亿元产业,引进培育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具有淮安特色的工业体系。淮安经济开发区去年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进入了项目加速集聚期和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配套能力、后续发展能力、创业创新能力都在加速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从而为来淮投资的台商提供了最佳的进入时机。

  所谓"地利",就是淮安处于全国承南启北的地理位置,是苏北腹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适合于资源产品大进大出,能较快地向全国辐射延伸。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80公里,已成为苏北高速公路交通枢纽。铁路方面,新长铁路纵贯全境,直达北京、青岛、哈尔滨、成都等大中城市。水路方面,京杭大运河等多条流域性航道穿境而过,沿运河的港口年吞吐量达1300万吨,水路直达上海港、南京港、镇江港、连云港港。随着淮安民用机场的开工建设,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不断拓展,以及盐河航道"五改三"升级改造,淮安经济开发区的"地利"优势更加凸显。

  所谓"人和",主要是淮安持续不断地狠抓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牢固树立"百姓是天、客商为重、企业至上"的公共服务理念,创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严明规范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治安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努力打造投资综合成本的洼地、服务的高地和创业者的福地。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