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精彩推荐

与改革开放同行三十年 大陆台商发展档案

2008-10-29 09:22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张方翼

  引子

  对于大陆台商这个群体,或许有人觉得陌生。然而,对于“康师傅”、“永和大王”、“统一”和“旺旺”等品牌,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它们都是在大陆发展起来的台湾知名品牌。

  从食品到服装,从洗发水、香皂再到电脑……今天,台商在大陆的业务范围已渗透到方方面面。据资料显示,近年来,台商在大陆投资数量持续增加,投资领域不断扩大,台湾海外投资的四分之三已集中在大陆。台湾规模最大的前100家企业,有90多家在大陆投资,投资范围拓展到21个省市自治区。 

  大陆台商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是什么魅力吸引他们来大陆投资办厂、拓展业务?他们未来的发展计划是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大陆台商,听听他们讲述自己在大陆改革开放30年中发展的故事。

  与改革开放同行的跋涉之路

  1979年,无论是对祖国大陆,还是对海峡两岸关系而言,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方针,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从此,一水之隔的海峡两岸为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开始了艰苦的不懈努力。

  也在这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试办经济特区的决定,迈开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步伐。

  因为这一难得机遇,不少台商迈出了试探性的第一步。

  台湾声宝集团总裁陈盛沺就是其中的一位。1979年,在香港,他和一个叫曹光飚的上海籍商人合作,开了一家做电视机底座的公司,产品卖给杭州的西湖电子公司。

  其实这样做是很冒险的。如果被当时的台湾当局获悉,陈盛沺定会被冠以“资匪”的罪名。“抓到了起码要判无期徒刑。”他说。因此,陈盛沺只得把西湖电子公司的人约到第三地——香港谈生意。

  “由于台湾当局有政策限制,台商只能通过香港、澳门,或者维京群岛等地作为中转站,悄悄地与大陆展开间接的贸易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室主任孙升亮说。

  “这其实也是在冒险找出路。”孙升亮介绍,上世纪80年代,由于生产经营成本逐步攀升,台湾岛内制造业生存环境日趋恶化,不少台商不得不出走寻觅商机。

  转机出现在1987年。当时,台湾导演凌峰拍了一部叫做《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电视纪录片。镜头中祖国大陆的秀美山河让无数岛内“外省”老兵泪水涟涟。基于故乡的召唤,促使台湾当局“政治解严”。1987年11月,台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受到大陆方面的欢迎,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同时,这些措施也有效推动了两岸“三通”的进程,使得包括台商在内的两岸人员往来愈加便利。而且,还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应:许多来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发现了商机,进而产生了投资的想法。

  1988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这一举措进一步促成了台商投资大陆的第一波热潮。

  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就是代表之一。1988年10月,探亲途中被深圳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打动的他,在深圳宝安区一幢简易厂房建起了自己的工厂:深圳海洋精密电脑接插件厂。

  当时没人会想到,这一家才200多人、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子,会发展成为今天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全球最大的电脑整机和零组件生产企业集团之一,连续4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出的全球IT业百强。

  像富士康科技集团这样,以大陆为产业新起点创造了新成就的例子,还有经营“康师傅”方便面的顶新集团。1988年前,该公司在岛内一直无法突破其他品牌的市场垄断,但自1988年进军大陆市场后,迅速“攻城略地”,已是大陆方便面产品的领军企业。

  “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大陆广阔的市场,对于许多在岛内找不到发展空间,或者是发展受限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北京联合大学的台湾问题专家陈星回忆说。不断涌入的台商,紧贴大陆经济发展走势,俨然成为大陆商海“弄潮儿”中的重要一员。

  1990年,祖国大陆提出开放、开发浦东的战略决策;1992年春节,邓小平巡视上海,要求“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这促使了许多大陆台商从广东、福建两省出发,开始大规模“挺进”长三角。据台有关部门统计,到2004年,台商在江苏和上海的投资已占台商在大陆投资总额的55%。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岸同胞命运相连,合则两利、分则俱伤。在记者采访中,专家们普遍认为,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发展,是与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同行的一条不断探索、艰苦跋涉的创业之路。让人庆幸的是,如今的“幼苗”已慢慢成长为“参天大树”,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亦呈现出更加密切、深入、广泛的局面。

  然而,在体味这段历程之时,许多人不禁要问:台商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