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红眼中的王永庆:创业中父亲没给过一分钱
初见威盛集团董事长王雪红的人,都会对她沙哑的嗓音、爽朗的笑声、大分贝的音量产生深刻印象。部属说,在事业上,从来没有意识到“她是个女的”,因为王雪红不但个性率直,而且还懂技术,“你和她谈技术,她是真的懂。”
其实这位伯克来大学的经济硕士并不是技术出身,但父亲王永庆“不懂的事要追根究底”的教诲督促她学习。她的经营方式和做人原则与王永庆一脉相承,被公认是子女中与王永庆最像的一个。
“我父亲做事的眼光和格局都是我蛮钦佩的,我以是他的女儿为荣,他给的无形资产却让我受用终生。”尽管在创业过程中,父亲王永庆没有给过一分钱,但在王雪红心中,父亲王永庆仍有种“神圣”的光环。
王雪红经常把如下词语和父亲王永庆联系在一起:“追根究底”、“实事求是”、“坚持不懈”、“艰苦朴素”等。
王雪红曾对记者回忆,上中学时,她被送到英国念书,那段日子里父亲经常给她写信,一写就是好几大张,大约每隔两周就写一次。父亲写信是“因为觉得打电话太贵了”。那些信用很薄的信纸,字迹密密麻麻,以免超重。信的内容多半写他自己的工作心得,告诉她公司发生了什么事,他如何处理等,特别强调凡事要“追根究底”。
这种内容,对当时还是高中生的王雪红而言,自然有些乏味,但日后重新翻过,对其启发很大。“父亲最常告诉我的两句话就是:要怎样做人处世,要怎样追根究底。勤能补拙,不懂的事要去追根究底,改变错误的空间就比较大,要有这个耐心。”
在王雪红眼里,父亲王永庆追求“实事求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求一丝不苟,凡事讲究真凭实据。在孩子们上学的时候王永庆规定每天写信传真回家报告生活点滴及开销,连买支牙膏也得写上去,“没有家书就没有生活费”。
即便后来对孙辈,王永庆也不是含饴弄孙的心情。在美国念大学的外孙,暑假回台塑生产线实习,王永庆要求他每天、每周都要写报告:“如何改善效率”。还有另一个奇特的报告:分析“学费”能有多少产出。
王雪红说很怕父亲。父亲在世时,只要在台湾,她都会争取每周去见父亲一次,工作上遇到难题,也会向父亲请教一番。见父亲前,王雪红都要好好做一番准备,有时候像要汇报工作一样,带着自己的最新产品和说明书,生怕说错了。在父亲面前,她坐得很直。
王永庆个人崇尚坚持不懈,凡事坚韧不屈,等待机会到来。在生意上更是如此,他看好的产业趋势就会坚持下去,在塑胶产业里,上中下游没有其不涉及的。这一点对王雪红影响深远,在威盛电子遭受英特尔全球诉讼的时候,王雪红正是凭借这种信念坚持了过来。“其实,这得益于父亲的教诲。我父亲做一个企业,总是能在别人的反对声中坚持下来,最后的事实总是证明他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王永庆的坚持不懈还体现在生活细节上,每天固定清晨3时许起床,常年坚持慢跑锻炼和做“毛巾操”。那条做操的毛巾王永庆用了27年。“我现在也每天5点半起床,每周晨跑4次。”王雪红说。
王雪红记忆深处总有父亲伏案著书的身影,他不是为自己立传,而是将平日的点点滴滴及感想、经验写下来,然后再收集起来出书。(张一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