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睡梦中安然逝去:一叶飘零 台北知秋
92岁辞世算是喜丧,台北桃园机场迎接王永庆灵柩的现场,一早就铺上了红色地毯。
17日清晨,台湾长庚大学学生活动中心灵堂外,吊唁的民众排起长队。此刻,《商业周刊》资深记者吕国祯正从新加坡匆匆赶回台北。
“跟踪采访王永庆这么多年,在这位传奇人物的最后一程,我不能缺席。”吕国祯告诉记者。
没有了王永庆的台北,天正下着秋雨。
纽约最后的晚餐
10月11日,92岁高龄的王永庆坚持要与家人同赴美国,考察美国工厂的业务,以研究金融危机给世界石化工业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而指导台塑集团安然度过这场危机。他们原计划将与女儿王瑞华一同于18日返回台湾。
14日,新泽西王瑞华寓所,王永庆邀请美国台塑亲信主管晚餐,当晚,还询问美国金融风暴、经济景气情况、利率升降、拆借率等情况。据亲历者说,王永庆当时头脑还很清楚,只是身体看来比较虚弱,没有人想到这会是与王董事长的最后一次晚餐。
当晚,王永庆的三太太李宝珠、女儿王瑞华都在座,王永庆坐着轮椅与部属见面,晚餐还喝了一瓶海涅根啤酒,但胃口不是太好。当天白天,王永庆还亲自到美国台塑总公司,听取副总经理曾陈霖等四人的简报。“王董事长已经有两年未到美国视察,此次事前大家都劝王永庆不要来,但王永庆仍非常坚持,大家也心里有数,这可能是王董事长最后一次到美国看望亲手带大的公司和部属,没想到竟是永别。”美国台塑核心主管说。
当晚,王永庆在睡梦中安然逝去。
吕国祯告诉记者,台塑集团前年初曾向当局申请,将台北县泰山乡的南林工业区的部分工业用地变更为殡葬用地。据称,这一墓地居高临下,是风水师眼中的阴宅佳地。在王永庆去世后,台塑已经紧急将计划送往营建署审查,并将墓园定名为“私立长永纪念福园”。
能否避免家族权力纷争?
在遗留下宝贵的管理经验和庞大的台塑帝国之际,一代经营之神的逝去会否让台塑帝国陷入家族权力纷争的旋涡?
王永庆在美国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曾被称为“台塑十宝”的台塑旗下十只股票纷纷跌停,似乎在传达着对王永庆过世的哀悼。当天,台塑集团市值一天就蒸发掉约610万新台币。
台塑集团迅速在16日对媒体表示,台塑企业全体同仁将持续秉承王永庆“勤劳朴实”精神,共同努力以赴,创造企业良好绩效,以求不负王永庆的期待。
早已在2006年6月5日王永庆宣布退休之时就成立的7人行政中心中,除王瑞华护送父亲遗体回台外,其他6人也迅速召开闭门会议,7人班子之外的王文洋也到场,商议父亲后事。
在曾经为王永庆写过传记的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看来,王永庆的逝世,对于台塑集团的发展应该影响不大。“不过,台塑目前被认为有三个派系,是否会像其他企业一样,在创始人过世后开始分裂,还有待观察,股民的抛售也许是源于这一点。”
“跟着王氏兄弟打天下的一批老臣都很低调,并未过多介入家族的权力纷争中。”王建民说。
王永庆的传记作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教授黄德海多次实地考察以及与台塑集团的各个层面的员工接触,他认为,台塑集团已经区别于一般的家族企业发展阶段,进入了知识化管理的阶段。“虽然在我的多次访问中,王永庆从来不谈接班人的话题,但7人行政班子就是王永庆确保台塑按照既定的规划运作,集体决策的最好体现。”
“台塑的新一代集体领导班子已经证明他们是可以信赖的,在2005年,台塑的总产值还只占到台湾GDP的10%,但到2007年,他们已经占到台湾GDP的14%,这说明企业的发展是健康的。”黄德海说,今后看台塑的发展,同样要用数据说话。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