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精彩推荐

衣食住行变化明显 一位台胞眼里的荔城之变

2008-08-01 11:04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张方翼

  祖籍海南文昌的李国鼎先生是最早来到莆田荔城生活的几位台胞之一。1988年,有台商到荔城黄石办厂,由于李国鼎曾当过电器营销经理,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遂被聘请担任该厂副总经理。

  20年来,李国鼎已成为一名“莆田通”。谈起荔城发生的变化,他感慨万千。

  20年前初到荔城,生活极为不便。逛来逛去,就是文献路和胜利路,一些常用生活用品都买不到,一到晚上10点,就没地方吃夜宵。

  “说起这个话题,还得从头说起。我从小在台湾长大,如今已过花甲之年,年轻时上过军校,毕业后在军队服役十年。朋友陈老板来荔城办厂之前,到过亚洲其他国家考察,投资环境都不理想,后来才找到莆田,一是因为这里当时正在大力招商引资,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二是因为这里是妈祖故乡。”

  “记得1988年刚到荔城时,我住在县招待所,就是后来的荔兴大酒店。当时没有这么多酒店,县招待所算是条件最好的一家了。当时市区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城市,不如说是乡村城镇,街上没几座像样的房子,到了晚上,到处黑糊糊的,看不到几盏灯。我的家人都在台湾,我晚上闲着出去逛逛,逛来逛去,就是一条文献路和一条胜利路,都是未改造前的石板路,也没几家像样的商店,一些常用生活用品都买不到。为了方便生活,我特意向海关申请,从台湾托运来洗发水、调味品和果酱等。”

  李国鼎说,当时最不方便的事有3件:一是吃夜宵,台湾人有吃夜宵的习惯,可当时一到晚上10点,就没地方吃夜宵了,不像现在饭店、夜摊开到天亮。二是打电话,打到台湾的电话必须到邮电局去打,要排队,很麻烦。三是娱乐方面,他爱好打保龄球、桌球,可根本找不到这样的场所,卡拉OK、歌舞厅、桑拿就更谈不上了,晚上在房间看电视也没几个频道,只好找几本书翻翻。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