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盛赞台商在榕大有可为
“福州的投资环境很好,台商在榕投资大有可为。”13日至15日,全国政协委员赴闽视察团一行来到福州,就“台商在大陆发展现状”问题进行考察,经过为期3天的实地考察后,不少政协委员这样表示。
区位优势明显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辽宁省台联会长王松告诉记者,他是第一次来福州,此次视察让他感受最深的就是福州便利的交通和明显的区位优势。
福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东临台湾,南、北面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等我国最发达的经济圈毗邻,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密集。目前,福州已经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多层次、多功能的交通网络体系:福州港进入中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福泉、罗长、三福、机场高速公路一期等4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267.82公里;温福、福厦、向莆3条铁路动工建设;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80多条,与国内外50多个城市通航。
委员们认为,福州便利的交通和明显的区位优势对以出口为主的台资企业来说,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政府服务到位
“福州市能很好地抓住机遇,发挥区位优势、人员优势、政策优势,积极在先行先试中走前头。”全国政协委员、两岸同胞民间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张华军说,近几年他曾多次来到福州,在历次与在榕台商的座谈和交流中,台商们多次称赞福州给他们营造了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所以这次视察他对福州的投资软环境特别留心。
张华军说,根据他的了解,近年来福州市制订出台了《台商子女入学暂行规定》,切实解决台商子女在榕就学问题;在全市的三甲医院设立了台胞绿色门诊通道,为就诊台胞提供回台核退医疗费用的医疗文书;建立并启动了台胞救急救难工作机制……这些举措解决了台商在榕投资的后顾之忧,而福州形成常态的重大台资项目协调例会制度和台商接待日、台资企业现场办公等制度,加强了政府服务部门与台资企业的联系沟通,使台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
榕台合作再上新台阶
视察结束时,视察团还召开了部分台商座谈会。座谈会上,视察团对榕台经贸合作所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他们认为,福州地理位置独特,软硬件投资环境日趋完善,这必将促使台资向福州集聚,榕台交流合作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据了解,自1984年成功引进第一家台资企业至今,福州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1937个,合同外资34.91亿美元,台资企业总产值达到700亿美元。其中,华映光电、东南汽车、冠捷电子和捷联电子等4家台资企业产值已占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9%,产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落户我市的台商投资行业从最初的纺织鞋业、食品加工逐步转向化工塑胶、机械冶金、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等,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电子、汽车、精密仪器等高科技领域。
今年海交会期间,福州市与台北市签订了《加强经贸合作往来共同声明》,市总商会与高雄市中小企业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框架书》,市旅行社协会与澎湖县旅游发展协会签署了《建立旅游市场合作与交流关系协议书》等,榕台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祝健 李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