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精彩推荐

中国制造,到越南去?——台商“逐利而居”

2008-06-16 09:29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张方翼

  他们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黄金期积累资本,而今又从中国内地辗转越南。台商们“逐利润而居”的迁徙路径样本,诉说着制造业的前世今生

  [开篇语] 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三十年,吸纳了大量台资企业。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春天,他们的资本得到了数倍的增加。如今,当“中国制造”在国际社会遭受反倾销,以及人民币升值、工人工资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压力下,他们又纷纷转战越南。

  在越南,一座座工厂正代替庄稼,从大地上生长出来。投资者大多来自新加坡、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很多是台资企业,而台资企业中,又有不少来自中国内地。而今,随着物价上涨、罢工频繁、部分产品开始遭到反倾销等问题在越南出现,迁徙而来的企业开始困扰。下一个利润洼地在哪里,越南会是制造业的下一个安身之处吗?

  从今日起,本报分上下篇刊出本报记者赴越南的调查,试图通过一些样本,来描绘制造业在越南的现状。

  2007年,越南加入WTO,很多境外资金蜂拥而至,其中,以韩国、台湾的投资居多。目前,在越南投资的台资企业共约

  2000家,多数分布在南部各地,如胡志明市、同奈省和平阳省等,总投资金额达100多亿美元。而这些台资企业大多来自广东,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家具、制鞋、五金、塑胶等等。

  广州华夏大酒店B座2楼,每个工作日都挤满了人。这里是越南驻广州总领事馆签证处。如此热闹的场景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前来办理签证的人们,有的在越南经商,有的去观光旅游,更多的是赴越南投资考察。

  洪先生也是其中之一,他是国内一家贸易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该公司做除草剂等农资的出口,以前的客户多在巴基斯坦、印尼和澳大利亚等国,可是现在他的客户都转向印度了,因为价格更便宜。

  人民币升值,以及“中国制造”在欧美市场遭到的反倾销,使得该公司的国际贸易十分艰难,所以不得不拓展以前并不看重的越南市场。今年3月,洪先生飞赴越南考察。

  显然,他的行动已经很迟缓了。从去年到今年,中国沿海地区大批大批的企业主自发赴越南考察。而那些投资于内地的台商们,因为熟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韩国、港台等地区转移的历史,又亲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台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登陆中国内地沿海地区的过程,这使得他们最先感知水寒水暖,他们敏感地察觉到今天的内地,似乎就是当年日本和台湾的翻版,所以早在几年前,他们就已经将目光投向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越南因此渐渐成为投资的热土。

  “我们与东莞台商会交流,他们说,东莞倒闭了5000家台企,但规模都很小。普遍的情况是,既在内地有厂,又在越南设厂,这完全是战略的需要,我们不能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越南新顺加工出口区台商会会长邱国隆说。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