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温室的花朵”——台胞新生代石狮谋发展
由于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自两岸开放以来,就不断有台商到石狮办厂兴业。如今,有的台资企业已在石狮发展十多年甚至二十余年。创业者年龄越来越大,要永续经营必须后继有人。记者从石狮台商联谊会了解到,最近几年,已有不少台商的后代来到石狮,准备接续父辈的产业,谋取自身的发展。
王仁杰:不做温室的花朵
王仁杰今年刚刚30岁。四年前,他从台湾来到石狮,帮助父亲打理企业。这家生产工艺品的企业位于宝盖镇塘头村,正是王仁杰的祖籍地。“我是塘头村的台湾人。”王仁杰这样给自己的身份定位。
到石狮帮助父亲管理企业并不是王仁杰的最初意愿。上大学时,王仁杰读的是医疗机械专业。2000年毕业后,他到一家医院短暂就业。台湾经济不好,父亲希望他到石狮帮助打理企业,但王仁杰却不同意,年轻气盛的他,不愿庇荫于父亲。于是,他又到美国读书,学工商管理,然后到美国的一家供货企业实习。折腾了几年,生活的磨炼使他渐渐成熟起来,他认识到了为人子的责任:父亲已年近六旬,不能一辈子为企业操劳,而他又是独子。2004年,他终于决定来到石狮。
作为老板之子,王仁杰到父亲的企业并没有一开始就在高级管理岗位,而是做起了一名普通的业务员。不久,父亲在长汀投资办新厂,王仁杰作为厂长助理,被派驻长汀。在长汀新厂运作之初,王仁杰每日和工人们一起干活,熟悉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至今,他仍然保持着没事就到车间和工人一起干活的习惯。“现在我每月三周时间在石狮做业务,一周时间在长汀,工作生活都很习惯。接下来我要考虑个人婚姻大事,打算将来娶一位当地姑娘,把根扎在石狮。”他透露。
詹致昕:走出父亲的光环
与詹致昕交谈,记者发现,这个28岁的小伙子根本不像是个生意人,反倒有些艺术家的气质。“生意是父亲留下来的,我有责任承续。但总有一天,我要走出父亲的光环,做自己的事业。”他说。
詹致昕接手父亲的贸易公司时才23岁。之前,他在加拿大念书,读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后在当地找了一份工作,为一家品牌服装企业做店面包装设计。虽然薪水不高,但他至今认为,那是他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制造美”是他的兴趣之所在。
父母的召唤使他放弃了加拿大的工作回到台北,不久便来到石狮,帮助父亲做生意。天有不测风云,大约半年后,父亲因心肌梗塞突然离世,詹致昕不得不接过父亲的事业。父亲生意上的朋友给了詹致昕很大的帮助,至今他仍心怀感激。“父亲去世时,公司停止运作一个多月,没有人催货款,也没有人催货。”这让詹致昕受到极大的鼓舞,使他树立了做好贸易公司的信心。此后,詹致昕一直稳健地掌控着贸易公司,并有所发展。
但詹致昕并不快乐。“我始终活在父亲的光环下。贸易公司是父亲的事业,不管我做得再好,都没有成就感。”詹致昕表示,未来几年内,他一定会在维持好父亲事业的同时,做一番自己的事业。而快乐,就在自己的事业里。(记者 吴汉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