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对渡,台农产品抢“鲜”机
“在许多台农眼里,厦门是农产品登陆大陆市场的桥头堡。随着今年7月两岸可能实现周末包机直航,特别是台湾方面正在力推8个港口海运直航,厦门可望向大陆台湾农产品集散地加速迈进。”
两岸对渡,台农产品抢“鲜”机
商报记者 陈凌
日前,台湾有关方面力推海运直航,正在规划开放基隆港、台北港、台中港、高雄港、布袋港、安平港、马公港、水头港这8个港口为两岸直航港口。其中,嘉义布袋港、台南安平港与厦门港拟作为农产品贸易对渡港口,有助于把当地农产品通过海运直抵厦门,不必再绕经高雄港。
对这一信号,厦门市贸发局对台贸易处处长杨清榕说,海运直航,对福建尤其是对厦门最有利。厦门集散地优势凸显,直航将加速厦门成为台湾农产品中转地的形成。
现在,包括台湾水果在内的一些台湾农产品登陆厦门,不管是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不小。杨清榕说,目前台湾农产品登陆厦门大致走两条线路。一是集装箱线路,货船大都从高雄港驶出,绕经香港等第三地再抵厦,行程约需4天;另一条是散货线路,走 “小三通”经金门中转来厦。虽然航程仅需一天,但由于不是直航,仍受较多的制约。
他认为,目前两岸贸易的货物需经香港、日本等第三地中转,如两岸实现海运直航,给福建特别是厦门带来的好处将远大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因为时间成本及运输成本的下降幅度将更大。厦门与台湾距离最近,海运也最便捷。比如,台中港距离厦门港最近,仅136海里,台湾水果运输如果改走这条线,一天之内就可以到达厦门并在市场上市。
布袋港地处台南,是距大陆最近的港口之一。早在清康熙年间就发展对大陆贸易,盛产的盐以船只直销大陆,造就旧称“小上海”盛况。布袋港到厦门距离110海里,即使用最慢的船运,4个小时也可以把货物运到,农产品保鲜的问题就解决一大半,对农产品的外销非常好。据悉,台湾农产品经第三地中转来大陆,不说油料及运力额外支出,且费时费力还费钱。如货轮每一航次日本石垣岛湾靠证明费还要花上数千美元,等候领取证明也要耗掉两个小时。
目前,厦门进口的台湾农产品种类逐渐丰富,除台湾水果外,植物方面还有蔬菜水果花卉种子、木板材、木粉、竹片、胶合板、木制品等;在动物产品方面,有虾饲料、皮毛、鸭绒、羊毛条、冻鱿鱼等;在食品方面,有高粱酒、茶叶、蜜饯、咖啡和饮料。据悉,2006年,厦台进口的农产品总额达956万美元,去年是1804万美元。今年1—3月就有615万美元,呈现较大的增长幅度。但与厦台每年3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相比,总量还不大。这主要原因是物流渠道不正常,导致贸易量小。由于走“小三通”用的是小货船,一次货运量只有几吨。另外,台湾海峡风浪大,为避风险,直航必须使用大吨位货船。因此,从安全和效益看,两地海运至少要每艘次要在500吨以上货物量才合算。
杨清榕说,海运直航的目的就是要省钱、省时间,厦门货运最具先机。高雄港、台中港、布袋港等均离厦门很近,厦门海、陆、空交通条件便利,从而带来的中转潜力最大。台湾水果成功地通过厦门,中转销往北京、上海、天津、无锡、苏州、新疆等地,向大陆各地打开市场,就证明了这一点。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