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精彩推荐

传统婚俗俚语,闽台相通 (上)

2008-05-12 11:12     来源:厦门网     编辑:张方翼

       闽台婚俗文化源远流长,它的"根"在大陆中原,许多程序礼节,都可以从先秦古籍文献中找到依据。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些古老的婚俗仪式已经逐渐被新时代所淘汰和替换,但这种历史形成的潜在心理意识,却可以薪传不断。

作者:颜立水/文 商报记者陈成沛/整理

      闽台两地婚俗基本相同,这是由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带入漳、泉二府大量移民而形成的习俗。根据闽台两地民间文学工作者采集的婚俗资料考证,两地的婚礼程序、贡品、嫁妆、服饰、宴席、禁忌甚至哭嫁歌、“念四句”的内容,可以说是大同小异。繁文缛节的民间婚礼,往往由群众浓缩成一些言简意赅的俚语。这些俚语集中概括了婚礼中的某些情节或者细节。

   A      新娘出嫁
           卡大皇帝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妇女被视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加上“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四条绳索”(政权、族权、神权、父权)的捆缚,妇女处于被歧视和被奴役的地位。这种“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由来已久。
          
  产生于孔子时代的《诗经·小雅·斯干》就有“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的诗歌,婴儿呱呱坠地,男孩与女孩的待遇就截然不同。有的甚至还把女婴溺死,明代开明知县冯梦龙到寿宁县莅任,发现当地历来有溺死女婴的陋习。女孩长大成人,有的被当商品出卖。
          
  为了改变妇女这种情况,世人也想了许多办法,印度有“打夫节”,瑞士妇女有“掌权节”,德国妇女是“夺权节”。中国人就在妇女出嫁这天做文章,闽台姑娘出嫁,早时是坐轿。上等人家迎亲有三顶轿,新娘做红轿,媒人和“挑灯舅仔”各坐黑轿。红轿由四个男人抬着,叫做“四个恭喜扛一个也好”。民间生男孩,大家都说“恭喜”;生了女孩,只好说声“也好”。所以“也好”让恭喜扛着,显得很贵气。
          
  结婚这天,男女两家都绕着新娘打转,民间虽有“娶媳妇是番银到,嫁查某仔(女儿)是着贼偷”一语形容两家之得失,但女家为了让女儿到男家有“体面”、“好住起”,也得尽量备办“嫁妆”,让新娘风光上轿。
          
  男家一切张罗,都在等候新娘,“新娘轿”不到,一切泡汤,所以对新娘奉若皇帝。据说新娘出嫁这天还有“治煞”的威力,所以没有人敢说新娘的坏话,路上连官轿也要回避。
          
  新娘入门,新郎家的人要避开,连灶膛的火也要浇灭,足见她神气十足。但仅此一天,过后仍是“娶来的媳妇买来的马,任人骑来任人打。”“新娘出嫁,卡大(胜过)皇帝”只是旧时代妇女苦海无涯生活中的一口喘息的机会罢了。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