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山检验检疫局方成俊:"台商的贴心人"
“东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农食水产品实验室技术员方成俊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啦!”连日来,这个消息在福建东山局辖区“三县一区”(东山、诏安、云霄、常山开发区)传开后,许多熟悉他的台商都说:“方成俊是我们台商的贴心人,他荣获‘全国五一劳 动奖章’当之无愧!”
5月4日上午8时许,笔者在“海峡西岸(东山)水产品检测中心”,隔着透明玻璃,只见技术员方成俊,一头扎进实验室便忙个不停,制样、提取、上机.....中午,只见他匆匆出来吃饭,休息半个多钟头又重返岗位,直至下午4时许完成了入境台湾活石斑鱼的检测到形成报告才一脸轻松的走了出来。
方成俊脱下白色工作服,微笑着说,“让你们久等了,台商林先生急着将刚入境的4吨多活石斑鱼在大陆上市,又要将3吨包公鱼运销台湾,如果拖慢检验时间,就会给台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将以往需要花了2个工作日才完成的样品检测,现在只花了7个小时就完成了”。“象这样放弃节假双休日,主动加班加点工作的事,对方成俊来说是‘家常便饭’,他一年加班累计达300多个小时”。他的同事、实验室技术员小陈说。
今年35岁的方成俊,1996年8月从华侨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毕业走上了现在的工作岗位,一干就是12年。他勇于创新,热心为台资企业办实事。4年前的一次新春座谈会上,不少台商反映说,水产品出口样品检测必须送到福州、厦门甚至北京、上海等地,不仅一次送检费用最高达六七千元、而且周期长达20多天以上,企业花钱多又不方便......方成俊把这件事记在心上,会后经深入调研,提出“建设一个高水平的水产品专业检测中心”的方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同,并将创建任务压在他身上。于是,他满怀激情和拼劲,从申请立项到建成仅用了5个月时间,创下“东山速度”。
2005年6月28日,“检测中心”成功建立,检测项目从2003年的11项微生物扩大到包括孔雀石绿、结晶紫等理化项目5大类53项。过后,他又提出整合漳州市水产品检测资源的建议,很快被福建局和漳州市政府采纳,促成总投资500多万元,全省规模最大 、技术水平最高的“海峡西岸(东山)水产品检测中心”于去年11月建成启用,将检测项目增至105项,并取得CNAS认可资质。与过去比,一年直接可为企业节省送检费、检测费达250万元。
已创办5家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台商翁启镜感激地说,“检测中心”不仅一年为他的企业节省检测费10万多元,而且加快了产品出口速度。由于方成俊负责的农食水产品实验室实力的提升,帮助台企有效地应对国际技术壁垒,鱼、虾、蟹畅游世界市场。去年东山辖区水产品出口近2亿美元,约占全省水产品出口量的三分之一,比2003年增长了3倍。而他和3名技术员一年要为企业完成水产品4000多个样品、共1.2万个项目的检测任务。每一个样品从制样到形成报告,平均要花了2个工作日,其工作量多大可想而知。
方成俊还专门为对台小额贸易设立“随到随检”、“时间零等待”的“绿色通道”。2006年2月7日,台湾首批活鱼57年来第一次登陆东山,方成俊当天就出具了检测报告,促使台湾活鱼及时运销广东市场。国台办2006年4月中旬公布“15项惠及台胞的政策措施”以后的7月28日傍晚,第一艘装载600 吨鲜鱿鱼的台湾自捕鱼船抵达东山港,方成俊连夜加班,第2天就完成了检测报告,台商们称赞东山港为两岸水产品双向贸易最便捷的“黄金通道”,交易日益红火。近2年来,东山港输台水产品(包括活鱼)达6万多吨,贸易额3200万美元,台湾活鱼登陆东山1200 多吨。
东山检验检疫局局长朱耀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方成俊同志的先进事迹是东山检验检疫事业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他身上展现了许多可贵的精神。”据了解,方成俊平均每年加班超过300小时,连续8年没有享受过公休。一次,他不慎将手臂摔伤,仍坚持带伤工作;还有,即使在其妻怀孕生产和自己母亲突发心梗住院,虽经家里多次电话催促仍坚持岗位,直到工作完成才匆匆赶往医院看望……
目前,一个学先进、赶先进,争当方成俊,立足岗位建新功的主题学习活动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通讯员 徐维彬)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