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台湾民谣三十余载 重要人物事件盘点

时间:2010-07-01 15:52   来源:南都周刊

众民歌手和庾澄庆(后排左二)

廖美惠、郑夙娟

民谣歌手包美圣

  “新耳朵,旧音乐?”30年前李双泽、杨弦不满台湾被美日流行音乐充斥,而掀起轰轰烈烈的台湾民歌运动;“新耳朵,旧音乐!”30年后厌倦R&B、嘻哈,越来越多的人转身追寻民谣的温暖。归根到底,台湾民歌运动的推进就是这样,每当耳朵新鲜音乐陈旧时,敏感的音乐人就会俯身向下,沉入生活,拥抱民歌,在吟唱中记录孤岛变迁。

  历史

  历史久了,就很像传说:1975年,杨弦、赵树海、胡德夫等在中山纪念堂举办“中国现代民歌之夜”,现代民歌的概念开始出现;1976年,李双泽扔出可乐瓶,砸出一场“唱自己的歌”的运动。 

  1977年起,广播电台开始播放民歌,大大增强了民歌的影响。

  1980年是台湾民歌的黄金时代,新格唱片连续举办了四届“金韵奖”(同时海山音乐也举办类似的民谣选拔比赛),像今天的快男超女一样,金韵奖带来的风潮使得当时的青年无不以弹唱吉他为潮流,齐豫、叶佳修、王梦麟、李建复等是民歌潮中涌现出的受欢迎歌手。1981年蔡琴、李健复、李寿全等组建了“天水乐集”,是集策划、创作、演唱于一身团体,可谓音乐工作室的雏形。80年代后民歌时代里,尽管罗大佑、李宗盛、陈志远、梁弘志等在主流商业音乐中传承着早期民歌的精神,但民歌的江河日下已是不争的事实。

  九十年代的台湾流行歌曲,充斥的是商业资本斤斤计较后的投入产出。这时的音乐人们开始向下、向内地伸展发掘属于自己的声音:前者如胡德夫、陈建年、林生祥,他们挖掘整理出少数民族音乐,然后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创作原生态民谣;后者如陈升、陈绮贞、张悬,关注的是浮华世界里个人内心的平衡与体验,寻求的是“我有我的姿态”。

  现状

  2005年,台湾民歌运动30年纪念,这一年台湾各界自发举行了纪念活动,曾经的民歌手们从各行各业回到台湾,登上最热的娱乐节目,事实证明,这不仅是回归,也是出发,05年至今,台湾民谣歌手们与内地的民谣共同迎接着新一轮的复苏,像王梦麟所说“我知道民歌不会断的,我们的歌曲都是可以写入华语歌曲历史里的,会一直传唱下去。”

  台湾民谣歌手谱

  胡德夫、陈建年、巴奈、陈永陶、叶佳修、齐豫、包美圣、吴楚楚、侯德健、李健复、施孝荣、邰肇玫、施碧悟、郑怡、陈明韶、黄仲崑、蔡琴、王梦麟、王新莲、杨耀东、施孝荣、陈升、陈绮贞、自然卷、张悬……

  重要人物

  叶佳修(创作《乡间小路》《兰花草》等,第一代台湾民谣歌手)

  我的歌曲显得乡村味十足,那是因为我的成长背景就是乡村。我在乡下长大,直到上了大学才到了城市。到了城市之后,我觉得城市太紧张,这里面的人生活得都不松弛。我就很怀念我的家乡的那种生活状态。所以就写了很多描写田园风光的很乡土的歌。

  所谓民歌,我觉得用“民主时代以后的歌”来解释“民歌”会比较贴切。包括校园民谣,我觉得都应该能够传承一些文化,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展现时代的一个侧面,能够在将来回首的时候,成为历史的一个注脚。

  陈绮贞(台湾Indie音乐女王,城市民谣代表)

  我第一次真正弹吉他写歌是19岁上大一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我来自校园,又弹吉他写歌唱歌,一定是受校园民歌的影响。其实对我影响很大的是摇滚乐。民谣也好,摇滚也好,我只是想做自己真实的音乐。甚至连态度这回事,都不过是一种包装而已。继续民谣,就等于继续自己的音乐。

  林生祥(台湾前交工乐队主将,其音乐融合了客家山歌、八音、歌仔戏、恒春民歌、西方摇滚、非洲节奏,乃至冲绳三弦音乐;荣获今年台湾金曲奖“最佳客语歌手”、“最佳客语专辑”,但拒绝领奖!)

  和民歌运动的关系,从我选择淡江大学读书就看出来了,那里是重要的民歌运动发源地。但我的音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譬如崔健,《我等就来唱山歌》里唢呐的运用其实是和崔健是有关系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人是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吾乡印象》等歌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至于传统的元素,可能还是台湾的音乐是主要的。我的所有的歌不管怎样,最后都要回归到客家的山歌和八音里面去,一定是有一个东西连接到这里的。

  重要事件

  1、哥伦比亚咖啡店 1974年

  杨弦、胡德夫、李双泽、韩正皓、吴楚楚在哥伦比亚咖啡店相识,他们抱着吉他自弹自唱的方式,不约而同向美国六十年代的民谣歌手看齐

  2、淡江事件 1976年

  一九七六年,在淡江大学的一次西洋歌曲演唱会上,刚刚从国外旅行归来的菲律宾侨生李双泽,拿着一瓶可口可乐上台问大家:不论欧洲美国还是台湾,喝的都是可口可乐、听的都是洋文歌,请问我们自己的歌在哪里?然后他在一片惊诧之中,拿起吉他唱起了《补破网》,此即著名的“淡江事件”。

  3、首张民歌专辑 1975年

  台大农学院毕业的杨弦在中山堂个人演唱会上唱了八首由余光中的诗谱曲的作品,“现代民歌”运动有了眉目。杨弦在这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民歌》专辑,全部是余光中的诗作,被认为是第一张有资格被称作“民歌”的专辑。

  4、青年民谣大赛 1977年

  1977年,举办第一届金韵奖青年歌谣大赛。我们自己唱出。它最大程度上丰富了民歌的表现形式,并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得以参与到流行乐的改造,迅速扩大了民歌对社会大众的影响。1977年-1980年所举办的四届民歌大赛,是真正使得台湾民歌在社会大众中蔚然成风的关键。

  5、天水乐集 1981年

  由李寿全、苏来、靳铁章、许乃胜、蔡琴、李健复所组建的工作室“天水乐集”在台湾乐坛上开音乐工作室的先河。李寿全担任工作室作品的企划及执行制作人,苏来、许乃胜、靳铁章则负责词曲的创作;而蔡琴、李健复则用各自的声音来充分表现工作室集体创作的作品。此外,陈扬、陈志远两位编曲家也应邀为“天水乐集”的作品编曲。尽管事实上“天水乐集”仅推出了两张作品(李健复《柴拉可汗》;李健复、蔡琴《一千个春天》),但这两张作品却堪称是民歌时代末期力挽狂澜的经典之作。

编辑:何建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