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台湾土风舞的发展

时间:2007-12-20 14:31   来源:SRC-423

 

  在西方土风舞引进之前,最接近台湾土风舞这种舞蹈概念的是在1952年,由中华民族舞蹈推行委员会发起的“中国联欢舞”,用歌曲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一方面锻炼身心,一方面普及民族精神教育。

 
  台北万华国际青年会(YMCA),是目前已知最早在台湾开授土风舞课程的机构,根据外国传教士及日本国际青年会留下的土风舞唱片及信息开课,不过数量有限,当时的老师只能教一些简单的韵律及步伐。直到1957年和1961年,在美国新闻处的邀请下,有“德国旋风”之称的土风舞名师李凯·荷顿(Rickey Holden)来台,带来三十多支土风舞及音乐,台湾对土风舞才有了完整全面的认识。

  李凯留下的土风舞,成为台湾土风舞老师可以根据的教材,通过他当时所教的学生汤铭新、廖幼芽、杨昌雄等,土风舞迅速在社会及校园里流行。虽然当时台湾政府颁布禁舞令,但土风舞是被政府认可的一种群众性、教育性、联欢性舞蹈,不仅未被禁止,还加以推广。后来“救国团”举办“大专学生土风舞研习营”等土风舞活动,当时的省立台北师范学校则将舞蹈社改为土风舞社,由校长带头全校跳土风舞,并以管弦乐团伴奏,可见其热门之一斑。

  台湾土风舞的推广,还要归功于台北师范、青年会、“救国团”、国际学舍四个据点。

  1963年,有“土风舞国父”之美誉的张庆三还是台北师范学生时,便已在青年会及“救国团”、国际学舍等地教舞,他编写、出版教材,同时也募款灌制唱片;那年,他把一支音乐剧“风流寡妇”中的最后一段插曲音乐编成“风流寡妇华尔兹”,这是最早一支台湾人以外国舞曲自编的土风舞作品。1953年,张庆三在青年会成立国际土风舞研习中心,使台湾土风舞步入正式的研究与发展,他大力提倡台湾人编创土风舞,提出“中国土风舞”一词。在信息封闭的当时,他也与前辈舞蹈家蔡瑞月学习世界民俗舞蹈。他成立的弦歌世界民俗舞蹈团迄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也是台湾唯一的表演性土风舞团。

  随着台湾社会风气渐开,台湾土风舞的面貌也不停地改变,最大的冲击是1975年,师大体育系教授杨昌雄赴美参加缅因舞蹈营,这是台湾土风舞界第一次与国外交流。杨昌雄发现由于不能出国,多年来土风舞只能根据教材“右足原地踏垫、左足向前摇摆”这样的文字说明去跳,再根据简单的图例及风土说明去制作服装,实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闹了不少笑话。

  1977年,张庆三参加圣地亚哥土风舞营时,在联谊时首度介绍了“中国土风舞”,包括“台湾好”、“蒙古牧歌”,虽然不是正式的课程,但因东方民俗舞的手部动作特多,迥异于西方土风舞特重脚步繁复性的特色,颇受欢迎。1980年,张庆三受邀参加美国最大的土风舞营——Stoctton舞蹈营,教授了“台湾好”、“三月桃花”与“俏皮种田人”,这三支舞后来被列入世界舞蹈图书馆的纪录中。国际土风舞界在欢迎台湾同好者时,也常会跳起“台湾好”、“俏皮种田人”。


  台湾土风舞发展历程大事记

  一、发端时期:1957~1967

  1957,12月,由“救国团”主办、请美国人李凯·荷顿(Rickey Holden)来台教了30首土风舞,当时人数123人,对象是国小老师,地点在国际学舍。现仍有人跳的,主要有水舞(Mayim)、农家乐(Shiboleth Basakar)二首。
  1960,2月,李凯·荷顿(Rickey Holden)二度来台,介绍12首,现存蜜色罗小姐(Misirlou)仍有人跳。
  1962~1968,“救国团”共举办六场康辅人员研习会。
  1963,4月,美国人Josep hine Kidd小姐在台中体专和东海大学教授近十首。
  1964,7月,台北Y.M.C.A.(青年会)张庆三提供唱片翻译舞步说明三十首。
  1964,8月,美国人Dare Rosenbers 先生来台教舞。
  1965,7月,美国人Jean M. Foster,小姐来台教舞。
  1969年止,唱片全部由女王唱片公司投资出品,共计一百三十片。
  1974年止,全台跳过土风舞者粗估计三百万人以上。

  二、全盛时期:1968~1979

  1977年,台湾政府以“教育部”为主导推展全民运动,土风舞活动为其中之一。
  1978年开始,台湾“教育部”开办土风舞指导员研习会,以培训各地指导人员。后使用1981年出版的统一教材。
  1981年,由台湾“教育部”主编、“内政部”策划、“国防部”印刷的《土风舞选集》上下册正式出版,内分中国、美国、欧洲、以色列、东南亚、其它及自编舞共500首经典之作,为非卖品,由当时“教育部体育司司长”蔡敏忠博士担任主编,现存高雄市体育图书馆。此书做为年度台湾培训指导员统一教材,内容取材非常严谨,由张庆三亲自审定。
  本时期仅高雄市就有88个土风舞社团。

  三、固定时期:1979~迄今

  1979年以后迄今,经历全盛时期,为迎合暴增的各阶层人口,各式非土风舞之自编舞大量出笼,历经近十年时光考验,参与人口逐渐下降,直至1990年左右保持在一固定水平不再下降。
  目前在狭长型的台湾岛要跳经得起时间考验,且较固定的土风舞曲,在北、中、南三区发展出三个经常性活动地点如下:
  A、北部:中正堂,杨大姐
  B、中部:南投、彰化社教馆
  C、南部:常春土风舞协会,文化中心
  以上三处,所放舞曲均是台湾四十余年来的精华。

编辑:贺晨曦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