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台空军装备配置

时间:2013-01-09 09:03   来源:华夏经纬网

  4.发展大事纪

  1980年7月,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指示自力研发新一代战机。

  1980年10月28日,开始研发自制防御战机的概念设计工程。

  1981年7月1日,专案小组在美国支援和协助设计下,自制防御战机首先推出代号“X-101”设计,采用单发J-79引擎,外型类似美制F-16战机。

  1981年8月18日,鹰扬计划专案奉台防务部门核准进行。

  1981年9月22日,云汉计划专案奉台防务部门核准进行。

  1981年,航发中心展开高性能拦截机研发工作,机型代号“FX”。

  1982年6月21日,AIDC与美盖瑞特公司共同投资组成国际涡轮引擎公司(International Turbine Engine Company,ITEC),研发TFE-1042-70型发动机。

  1982年6月,台“行政院”成立“自立小组”,并提出IDF自制防御战机效益评估。

  1982年7月,洛克希德公司参与开发,XF-6战机开发计划更名为“鹰扬计划”。

  1982年8月17日,美国与大陆签署“817公报”,拒绝出售新式武器予台湾地区。

  1982年8月,洛克希德公司开发人员至航发中心评估XF原型机初步评估。

  1982年,航发中心提出《火力控制系统研制初步定义讨论书》,自制研发经国号战机雷达。

  1983年1月1日,航发中心由台空军改隶台“中科院”,航空研究院改组为第五研究所。

  1983年1月 成立安翔专案,分为鹰扬(机体)、云汉(发动机)、天雷(航电)、天剑(导弹)等4个子计划,同时进行;IDF(Indigenous Defensive Fighter)计划正式定名。

  1983年3月,IDF战机完成初步设计。

  1983年4月1日,多次修改后,IDF战机提出“X-202”型,采用两具盖瑞特公司的TFE-1042引擎,并采用双尾翼设计。

  1983年9月15日,第五研究所奉命改组第一研究所。

  1983年,制定战机四大发展计划,并由鹰扬计划作为统合主计划,并改名为“安翔计划”。

  1984年5月1日,IDF出现台方设计的“C-2”型双引擎双尾翼及美方设计的“G-4”型双引擎单尾翼2种机型。

  1984年12月5日,IDF机型审查会议,经全案发展进度及设计现况检讨后,决定采用“G-4”型的设计。

  1985年1月30日,初步测试空气动力效应用的“水洞”建造完成。

  1985年1月,“中科院”航发中心、航空研究所/院 分批派遣各专业组设计人员赴美参与设计超音速战机。

  1985年7月,IDF进入全程发展阶段。

  1985年7月17日,引擎发展试验设备(Engine Devlopement Testing Facility,EDTF)落成,内含高空、海平面、低压涡轮、扇组件四个试验室,并举行启用典礼。

  1985年12月5日,在台中IDF审查会,经与会人员修改导弹挂载方式后,定名“SE-4C”。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