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大师并不遥远:台北林语堂故居感受“生活的艺术”

时间:2012-09-03 10:21   来源:新华网

  “我要一小块园地,不要有遍铺绿草,只要有泥土,可让小孩搬砖弄瓦,浇花种菜,喂几只家禽。我要在清晨时,闻见雄鸡喔喔啼的声音。我要房宅附近有几棵参天的乔木。”

  林语堂先生在《我的愿望》里写下了对家园的梦想。1966年他亲自设计的居所在台北阳明山建成,梦想变成了某种真实。

  现址为台北阳明山仰德大道二段141号的林语堂故居,东面阳明山,西望是观音山、淡水河,下瞰绿色掩映中的台北天母。取境清幽之外,故居更将四合院架构与西式设计结合,兼具东西方风格。

  乘车沿着山道缓缓北上,故居位于道路左侧。白色的墙搭配蓝色琉璃瓦,墙上嵌着深紫色的圆角窗棂。从西式拱门走进,便可见透天中庭,角落的小塘清泉环流、鱼头攒动。

  沿着西班牙式螺旋柱子支起的回廊可通往各处房间,往右是书房和卧房,往前过中庭则是原来主人家的餐厅及客厅,现在开放为营业餐厅。往左则是原来主人的车库,现在辟为阅读研讨室。

  在林语堂人生的最后十年里,他和夫人廖翠凤大部分时间都居住于此。林语堂1976年在香港病逝后移灵台北,享年82岁,现长眠于故居后园。

  生于福建龙溪的林语堂曾获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因为翻译“幽默”(Humor)一词,提倡幽默文学,得到“幽默大师”之名。他是二十世纪将中国文化精神向西方引介的重要人物,著有《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英文名著。

  台北市政府为纪念林语堂的文学成就,并得到廖翠凤女士捐赠林先生藏书、著作、手稿及遗物,1985年将故居作为“林语堂先生纪念图书馆”开放,2002年起更名为“林语堂故居”。

  今年秋天就要升大三的东吴大学社会系女生王怡庭,每周会抽出一天时间在此担任解说员,至今已有一年。她引导记者参观了故居。

  “林先生是福建人,一般待客会在故居进门后中庭前方的客厅里,书房则是更加私密的场所,林先生只会用来接待特别要好的朋友,如钱穆和张大千。”王怡庭说。 

编辑:郭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