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时期的周恩来
中共早期的情侦保卫工作
任何进行残酷斗争的政治集团或军队,能侦察对手并保卫自己才有获胜的前提,即如同《孙子兵法》所阐述的基本准则──“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便在白色恐怖下面临着追杀围捕,若不建立情报侦察和内部除奸保卫工作,生存是不可想象的。从大革命时期至土地革命初期开始,周恩来等人便领导组建了对敌侦察和党内保卫机构,同时从一开始便规定严禁恐怖活动及不得在党内相互侦察,使中国共产党的情侦保卫工作从一开始便在正确原则指导下发展,并同苏联那种错误的情报工作原则划清了界限。
对敌设眼线并建立“红队”健全外侦内防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保卫工作,首先体现为敌对营垒中建立情报关系。从1921年建党后的两年多时间内,党的组织只建在知识界和部分工人区,党员只发展到几百人,没有武装也没有保卫机构。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中共在国民党控制的广东省内终于有了合法存在和发展组织的条件,建立了少量军队和工农武装,不过也引来了国民党右派的妒恨。1925年8月,主张联共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右派刺杀,据受伤被捕的刺客交待下一步还要暗杀共产党,由周恩来、陈延年领导的两广区委就此感到有必要建立侦察保卫组织。当时周恩来安排在黄埔军校任职的陈赓等人要掌握一些武装保卫力量,并开始在国民党内建立一些提供情报的内线。
进入1926年以后,随着党的力量大发展和北伐战争开始,中共中央又派遣陈赓和在上海工运中打出些名气的顾顺章前往苏联,学习情报和保卫工作的经验,准备建立自己相应的组织。同年末中共上海区委组织工人准备武装起义时,又从秘密的工人纠察队中挑选有战斗精神并精明强干的人员,建立起俗称“打狗队”的“红队”,担负起保卫中央领导人和惩处工贼的任务,确保了陈独秀、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安全,并保证了工人武装起义的成功发动。不过此时对国民党反动势力的侦察工作还很不健全,如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前,虽事先有内线报告国民党要密谋采取“清共”行动,却缺乏其核心层的决策情报。中共中央负责人面对零零星星获得的一些警告,又缺乏分析能力和紧急应变的决心,结果在上海、广州等地的党组织都遭到突然性的搜捕袭击而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