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古已有之。欺师灭祖,被认为是弥天大罪。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就开始尊崇“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后来,几乎家家户户的神龛上都供奉着“天地君亲师之位”,除了君王,父母,天地之间,就数恩师为大了。1932年,国民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又称双六节;1939年,复以至圣先师孔子的诞辰8月27日为教师节。1952年,台湾推算孔子的诞辰为公历9月28日,遂以是日为台湾教师节。
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1949年,陈毅同志进驻上海,于6月6日首庆教师节。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因缺乏个性,教师节的概念比较模糊。特别是1957年“整风反右”以后,教师节实际上已荡然无存。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特别是各地教师的多次提议,以及各地开展尊师活动的经验,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
世界上最早的教师节,始见于葡萄牙( 1890年5月18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教师节。比如,很多拉丁美洲国家既有各自独立的教师节,又有拉美国家共同的教师节。从1994年开始,每年10月5日的国际教师节(World Teachers' Day)是由国际教师组织(Education International)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共同发起,是全世界172个国家和地区近3千万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自己的节日。国际教师节的宗旨是“调动国际社会对教师的支持,从而确保教师能一如既往,继续满足千秋万代对教育的需求。”
谈到教师节,自然要提到教师以及他们所受到的尊敬。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尊师举措,又何谈教师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教师节工作要点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尊重教师,今年关注的内容是教师的工作条件,并提出口号:教师良好的工作条件就是学生获得良好教育的先决条件。国际教师组织认为应该特别关注教师以下六点需求:1、良好的工作环境;2、可以维持家计的薪酬;3、男女同工同酬同地位;4、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5、相关立法;6、共同维护教师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