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台湾文化风貌的橱窗——书店

时间:2010-03-16 09:40   来源:福建日报网

台湾书店界“大哥大”——台湾商务印书馆

在台湾拥有五十多家分店的大型连锁书店——诚品书店

书店林立的台北市重庆南路街道

  台北的书店也是一道来台湾后不可错失的好风景,因为那各式各样的书店展示的不只是书,还有当下台湾的人文品格,它们是外地旅人了解台湾文化风貌的生动橱窗。

  台湾书店业的发展从台湾光复后开始,那时台湾的读书人除了到著名的重庆南路书街淘宝外,牯岭街的旧书摊也被纳入生活圈。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出版业日益蓬勃,购书群从原先的学生、文字工作者和研究学者扩大为普通大众,重庆南路的书店商圈抓住商机,各店家纷纷改换店面、经营形态、书种以与时俱进。1989年,被誉为“文化万象博览空间”的诚品书店出现,它无论在软硬件安排、空间设计与服务品质上都颠覆了旧有书店的概念,开启了台湾书店历史的新纪元,成为当代台湾时尚文化的一面旗帜。

  有人认为,在台湾会去开书店的人,基本上都算是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在竞争力超强的台湾市场,任何一种成功的范例都会引起同业的觊觎,转眼间,创意被吞噬,重复出现的同类型产品让消费者倒尽胃口,而书籍的选题、装帧等都是很容易被COPY的,想一直拥有独创性站稳市场很难,书店比起其他行业确属获利偏低的商业项目。然而,还是有大批经营者愿意固守辛苦建立的城堡,不畏潮流的淘汰,数十年如一日地维护他们独特的品位。正是有了这些“比较不是那么计较财务报表”的老板们,在台湾才有各种不一样的书店好逛,比如历史悠久的老牌书店、定位明确的特色书店、连锁经营的品牌书店……它们提供了各具特色的书店内涵让人们细细品味。

  连锁书店:若不在诚品,就在往诚品的路上

  台湾的连锁书店发端于“新学友”。传统的台湾书店皆单独开设,光线昏暗、空气闷滞,几架摇头晃脑的电风扇嗡嗡作响,老板或老板娘高倨柜台之上,盯着顾客的一举一动。1982年,“新学友”在仁爱圆环开出的分店让人耳目一新,它配备了空调,播放音乐,店堂光线明亮并设有舒适的阅读椅,楼上还有书香园提供咖啡,这种做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书店经营模式。接着“新学友”内部又进行了电脑整合,随后开放加盟经销,加盟店必须以电脑与总公司连线,统整出进货与库存状况,由此奠定了连锁书店的雏形。1983年,金石堂连锁书店崛起,它在卖书的同时,也兼售文具、唱片、服装、运动器材、汉堡炸鸡等,朝“复合经营式”路线发展,使台湾的连锁书店模式更加成熟,而这种模式的翘楚当属“诚品”。

  诚品书店常说自己“不只是一家书店”。我在台北居住时,只要去信义商圈,必定会到诚品信义旗舰店逛逛,那里面除了书,还包含了人文、创意、艺术和生活的精神。而台北的年轻人约会时也常会说:“诚品门口见!”它无疑已成为台北的新地标。

  第一次走进诚品,任谁都会感受到一种空间与服务品质的精致感,你会忍不住瞧瞧自己是否衣冠不整,注意在行进时不要让脚下的地板嘎吱作响,以免破坏了恬静优雅的氛围,干扰了其他的读书人。从台北仁爱路圆环的一家小小的美术与建筑主题书店做起,如今全台湾共有53间诚品分店、两家儿童馆、两家文具馆、五家音乐馆,每年举办约500场的演讲、演唱会、新书发表会、研讨会以及 “诚品讲堂”。每家诚品在书种选择上各有特色,但对服务质量与设计品质的重视是一致的,都有咖啡吧和阅读座位、贴心的饮水机、明亮洁净的公厕和无障碍的人性尺度空间规划,平面文宣、书籍摆设与橱窗布置均赏心悦目,它们以书香、咖啡香、原木香与美妙音乐将置身其中的读者浸润。以诚品为代表的台湾优秀连锁书店标榜的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高品位生活状态,它的时尚特质和文化含量吸引着大众趋奔而去且乐此不疲。

  特色书店:以理想与热情拥抱现实

  有些书店老板在刚开店的时候,往往只是想实践自己的梦想,他觉得自己有一些好东西,想要和更多的人分享,让顾客进入自己建构的世界,随意地撷取知识与梦想。“自然野趣”书店的吴老板就是如此。从小热爱自然的他过去常困顿于台湾自然资讯的贫瘠,“如果有一个地方,汇集了许多与自然相关的书籍,是不是可以和更多热爱自然或不小心误闯入这块乐园的朋友分享呢?”1991年,他毅然辞去原本稳定的工作,在公馆商圈开办了台湾第一家自然商店“自然野趣文化书屋”,从钉书架、搬空心砖,到收集与自然相关的书籍、音乐及饰品,都是他自己亲力亲为。书店搬了三次家,店里的收入始终都只能勉强保本,但吴老板却乐观地说“只要能吃饭,就能维持下去。”他总是面带笑容地和顾客讨论上一次去关渡赏鸟的经历,或津津乐道国际上一些环保的故事。性情中人容易打动人心,店里因为他而聚集了很多关心自然、热爱自然的人,他们也把自己的好东西带到“自然野趣”,与老板及其他书友分享。

  在台湾,像吴老板这样钟情于自己的理想王国开出特色书店的还有不少。如堪称音乐宝山和音乐乌托邦的“中国音乐书房”和“顶尖音乐专门店”;“打造学习的希望工程”的“书林”;坚持另类品味,在社会学丛林中开疆拓土的“唐山”,塑造理工生人文风景的“理工书房”;开启台湾“新消费主义时代”的“法雅”等等,它们艰辛而精心地经营着,不断以理想和热情填补与现实的差距,成为对抗商业化社会的微弱呼声,让台湾的书店业呈现出万花筒般的迷人风采。

  老书店:在时代大潮中逐浪前行

  台湾许多历史悠久的书店发源地都在祖国大陆,商务印书馆也不例外。这家书店1897年创办于上海,以出版实用性、知识普及性的书籍为主,与北京大学一同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1948年商务印书馆台湾分馆开幕,1950年改称台湾商务印书馆,60多年来,一直稳居重庆南路书店街的一个街角,俨然台湾老书店的“大哥大”。走进风格稳重的店堂,只见书架上有一大半是冷门或早期的出版物、旧的人人文库、四库全书、各式早期工具书等,它们的价值与书龄成正比,这跟其他书店往往因出版物跟不上时效性便撤架的策略不同。从书架上陈年纸张味儿中,似乎可嗅出一代代学子来往于商务的踪迹,浓浓的书卷气令人肃然起敬。

  有历史的老书店往往肩负文化传承的使命,持续着与编纂古籍相关的工作,即使有其他出版计划,也多往精致、小格局的方向发展,而创始于1953年的三民书店则是其中的异类,目前已成为台湾名列前茅的大型综合书店。它的理念在于“领导社会,而不是被社会所领导”,强调书的重点不在流行时尚,而是经过规划可以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出版物,领域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艺术,近年更把发展重心投入“工具书”,与普罗大众的需求接轨,成功地拓展了经营的触角。

  此外,号称“教科书、政府出版品正宗”的“正中”,“中国古籍孕育者”的“艺文印书馆”;塑造青少年休闲生活乐园的“幼狮”;装潢恍如中国近代史的“世界书局”等也都以自己鲜明的特色展示了老书店的独特魅力,夯实了台湾书店业的文化底蕴。

  在台湾,逛书店包括“逛书”和“逛店”两部分,也可以说是“除了看书,也可以逛店”,琳琅满目的书籍、风格各异的书店和丰富多样的经营模式构成独特的书店风景,透过这道风景,我们得以一窥台湾文化鲜活多元的面貌。

编辑:何建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