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台刊:认识台湾看台南 老街坊里寻新味

时间:2012-12-20 09: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台南老街常见的壁画,左手边为新作品“铁窗开花”,右手边则是“永川大轿”,完整呈现店内景观,是当地颇具知名度的作品。图片来源:台湾《时报周刊》

  台湾《时报周刊》第1817期刊载杨晓琦的文章,作者认为认识台湾应该从台南开始,台南保留了最多的风情小镇老城,老城的每个段落皆有不同风貌,值得花时间细细玩味。

  文章摘编如下:

  认识台湾,应该从台南开始;认识台南,就从老街道钻探起。这个17世纪便是台湾“首府”的城市,如今却保有最多的小镇风情:老城专属的古朴、不受拘束的创意妆点、台南人真实生活的点滴……,浓烈的情感流动,在老历史与新世代间,反复对话。

  距离上次来台南,大概是10多年前的事了,记忆中只去了安平古堡及亿载金城两个地方,感觉比较象是观赏时间被定格住的历史古迹,缺了些与在地人的生活连结。

  再度造访台南,同样是逛老东西,却惊喜于老屋与创意巧妙结合所调配出的新味道,老街精神犹在,更因创意妆点激荡出新的生命力。

  提到台南老街,与艺术街海安路相交的神农街绝对是代表之一。神农街旧名北势街,清代“一府、二鹿、三艋舺”中所描述的台湾府城港口,就位于此区域,其间共有5条港道,由北而南分别为新港墘、佛头港、北势港、南河港、安海港,而神农街就在港区的中央,是当时最热闹的街道,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随着清末航运衰退,神农街的盛况不再;战后,5条港道因都市计画被拦腰斩断,所幸神农街并非计划道路,街道宽度一直保持在4米左右,与200多年前的差异不大,许多老街屋也因产权复杂,改建不易,得以保留着清代及日治初期的外观结构,受到艺术家的青睐,纷纷进驻。

  在艺术造街成功的推广下,神农街转变为前卫的艺术空间,保留古迹、街庙、老行业,以及老屋再造的个性咖啡馆,成为许多游客到台南必游的街道。

  从海安路转进神农街,转角的“永川大轿”,是整条街最古老的商店,专门制作神轿与佛椅,旁边所绘制的永川大轿壁画,据说就是店内情景的真实呈现,包括屋内格局、老师傅忙碌的身影,全都一模一样。

  约莫300米长的神农街,大部分房屋都还是两层楼的铺瓦街屋,老旧的屋舍多有人居住,虽然不及数百年前的繁华,古朴怀旧中仍感受得到生活的气 息,是一条始终在呼吸的街道。无论是沿街叫卖的叭噗冰淇淋车、传统布行、老庙,或是艺术家所开设的个人工作室、还是一间间的咖啡馆、Pub,每个段落皆有 不同风貌,值得花时间细细玩味。

编辑:郭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