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办桌文化与生命礼俗重要渊源 怀念台南古早味

时间:2012-07-18 09:06   来源:华夏经纬网

  图片来源:台“中广新闻” 

  台南曾是台湾300年的历史古都,传统小吃美食反映了近代台湾市井饮食文化的发展轨迹,经由代代累积、逐步迈向精致化的“办桌大菜”,更深入台湾饮食文明的核心。为寻回逐渐消失的“古早味”办桌大菜,美食作家黄婉玲老师花了12年时间寻访古早办桌菜,终于找到符合古早口味的办桌大菜,重现早年饮食文化中体现的先民智慧。 

  “我想趁着未消失之前去找寻,过程中,前六个月,我早上五点就去,我只能站在旁边远远看,直到他愿意让我加入,这位庄师傅脾气超坏”。 

  黄婉玲老师从一位千金大小姐转型为美食作家,她走的是一条与人不太一样的路,她说从小家中什么好的没吃过,她独独对“办桌”情有独钟,也许是喜欢那种喜气感,也或者是被繁复的道道工法给迷惑,在年过半百之后,她决心投入收集这些失传的好味道。 

  “第一道即可看出端倪,第一道材料丰富,后面的菜一定丰富,第二道酸味一定要拉出来,汤头非常好,再来就是看米糕,一定要粒粒分明,那这位师傅一定是一百分,庄师傅跟过六位师傅,只有他我敢用,我不想帮别人背书,我不想丢脸,我很感谢文化局,用吃来呈现文化不沉重,但很困难,我知道这些味道以后还是会消失,我找到失落的文化,穿过时空。” 

  黄老师口中的庄师傅是庄明锦,有一位好手艺的母亲,专长就是五柳枝,师傅说,现在推广古早味办桌菜,人力成本上不划算,因为做工繁琐,如果要做原汁原味的古早宴,光是人员就要多出一倍才够。 

  “工要比较多,一般喜宴,例如八千元,三十桌可能需要五到六个人,这种的话就要十个,多一倍的人,所有食材都用手工包,不假他人手” 

  不过,庄师傅认为还是有很多老一辈的人指名要做古早宴“少年仔看到不喜欢,但是五六十岁的人会想吃”。 

  庄师傅的拿手菜包括五柳枝、鸡仔猪肚鳖、玉带鱼汤、草虾米糕卷等,其中“鸡仔猪肚鳖”更是从有钱人吃的“阿舍菜”演化至“酒家菜”再成为“办桌菜”。“这三样东西都是补品,这些都是当年有钱人吃的,叫阿舍菜,有钱人家吃的,后来演变成酒家菜,再转变成为办桌菜”。 

  台南市文化局长叶泽山表示,办桌文化是台湾人相当具有特色的传统,不仅使人大快朵颐,在宴会场合中透过彼此的互动也可以体验到人情味的浓厚、价值观以及饮食品味的交流。如今很多昔日常见的菜肴,因为制作费时费工因而逐渐失传,在发挥创意、开创新局的同时,也必须观照历史的积累,重新省视办桌文化在本土礼俗当中的珍贵意义。 

  “办桌文化与生命礼俗有重要关联,很多老一辈的校长跟我说,当年我爸爸结婚时还跟他们借桌椅,当时就是这样,这样的办桌文化就是常民文化的一环”。 

  台南市文化局除了重开古早宴之外,也安排菜肴技艺研习课程,自8月11日至10月13日止每个周末,与南英商工合作开设办桌菜烹饪班,由擅长传统厨艺的作家黄婉玲老师及专长传统办桌菜的师傅亲自授课教学,希望让古早好味道传承下去。 

  【中广新闻网】

编辑:郭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