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但这并不是我今天再登鸟嘴尖的主要理由。
两个星期以前,我从石霸尖登往鸟嘴尖,在皇帝殿东北棱,演出惊异大迷航,不但没登上鸟嘴尖,竟偏离了路线90度,本计划从永定坑下山,最后却走至藤寮坑。
对登山客来说,山林本来就有风险及变化,偶尔走错路或迷路,无须大惊小怪。迷途知返,事后检讨,知道迷路原因,也不见得会想再重走一趟。我之所以想再登鸟嘴山,与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无关,主要还是很想亲睹那酷似鸟嘴的鸟嘴岩。
今天选择从106县道53.9K的永定坑登山口出发,先登永定坑山,再登鸟嘴岩、鸟嘴尖。永定坑的登山口位于马路边,一条泥土路小径,旁有坡壁护墙,并没有醒目的指针,仅有登山条及小块登山标志写着「往永定坑山、鸟嘴尖、石霸尖」等。
小径爬坡陡上,来到上方的茶园之后,变为路况不错的平缓农路,山径绕过茶园,沿着溪涧岸边上行,沿途出现零星的竹林。不久,看见右侧有一条叉路,也可登往永定坑山,仍循主路上行。又遇大片竹林,山径折而向左,腰绕缓上。约二、三分钟,抵达一处鞍部的字路口。直行是通往藤寮坑的越岭旧路,已经荒废,蔓草杂生。横向交会的山径,左往藤寮坑山,右往永定坑山。取右行,山径变为陡起,须拉绳索上攀,循棱前行约两、三分钟,抵达永定坑山。永定坑山,海拔248公尺,隐于林间的一座小山头而已,无展望,有一个建设厅矿补2183号基石。
续行,一小段下坡路,来到稍低的鞍部,右侧有山径来会,是从刚才经过的竹林附近叉路绕上来的。续循着棱在线行,不久,开端出现陡峭的路段,须拉绳索上攀。一路上,有小丘起伏,有上坡,有下坡,时而路陡,时而路缓,一阵辛苦,一阵轻松。虽苦多乐少,但每抵小山头,即可稍得喘息,所以这条路线并没想像中的辛苦难登。 相较于上次从皇殿帝北峰登山口走硬梆梆、单调的石阶路上山,我反而觉得走这条山径较轻松,路况也多样而富于变化,时而手脚忙于攀爬,时而悠然于林间小径,充满了野趣。
前行20分钟,抵达一座类似永定坑山的山头,有小空地,但无基石,周遭盛长芒萁等绿蕨。在此稍休息。筋骨渐活络,续行,愈觉体力充沛。不久,沿途出现大群的双扇蕨,盘踞山坡一大片。爬上坡,从林间空隙望见平溪的近山远岫,前有峰头尖,后有中央尖,皆峻拔挺立。
续行,遇见路旁一座保安林碑,随后就是更陡峭的上坡路段,又得一番拉绳攀树。这样的陡坡峭壁,看似险峻,但有绳索辅助,又有树根盘错岩块,不难找到落脚点,踏踩或攀扶能牢靠,只要不急不慌,都可以安然通过。
爬上陡峭的坡壁之后,接上更高另一支棱,循棱前进,又是起起伏伏。筋骨已舒展,此时愈爬愈勇。不久,遇右叉路,可通往106县道53.5K的皇帝殿北峰步道的登山口,地图标记为古道,可能是昔日农民开辟上山的农路。
仍取直行,几分钟后,山径穿过两块巨岩间的岩缝,爬上一坡之后,遇见一座大电塔。电塔周遭地形开阔,可眺望石碇、汐止方向绵延的山峦,俯瞰则见永定村的房舍零星散布于永定溪的河岸谷地,周遭为群山所围拢,而106公路蜿蜒其间,走往平溪。电塔背后有一矗耸的绿峰,隐约可见部份裸岩冒尖林梢,猜想就是鸟嘴岩了。绕过电塔,山径陡上,约三、四分钟后,看见前面的树干悬挂一牌子,写着「抬头看」,矛头指向左上方。
目光随矛头方向望去,树梢间之外,赫然出现一矗立的巨鸟大岩,正是著名的鸟嘴岩。鸟嘴造形果然维妙维肖,宛如一只巨鸟化为岩石,栖隐于此地。不禁赞叹大自然的巧妙造化。细数北台湾的山峰,有不少以「鸟嘴」为名,其中就以石碇鸟嘴尖的这块鸟嘴岩最为传神。著名的莺歌石,也以鸟头造型著名,虽然名气大,但实不如鸟嘴岩外形巧妙神奇。只是鸟嘴岩地处偏僻,隐于山林,不如莺歌石位于大汉溪舟楫樯帆商旅往来人人可见之处。莺歌石成名甚早,130年前的《淡水厅志》已有记载;鸟嘴岩却没没无闻至今,仅传颂于山友之间而已。
鸟嘴岩地远隐僻,名气小,却少受干扰,岩块红润,昂首俊逸,可说是一只健康的大鸟;莺歌石则有不少坑凹疮痍,显得老态龙钟。不少山友来到鸟嘴岩,惊艳于鸟嘴岩的挺拔雄威,或有山友会联想到某一鸟头牌的男性健康补品,而发出会心一笑。其实四岁以上的男人,若能从永定坑爬至鸟嘴岩,这一个半小时路程的运动量,健身效果应胜于鸟头牌营养补丸。此一心得可分享给非山友。
从鸟嘴岩爬往鸟嘴尖,仅约分钟路程,连续陡上攀爬,抵达一展望点,可眺望石碇、汐止间的群山。然后遇左叉路,进入左叉路,约一分钟,就爬上了鸟嘴尖。鸟嘴尖,海拔510公尺,无基石。山顶为岩顶,腹地小,仅能容三、四人站立而已,受周遭高长的树梢遮蔽,展望略受遮蔽,而以西望石霸尖、小霸尖、皇帝殿东峰的景致较佳,视野最为开阔。
站在鸟嘴尖,眺望由石霸尖扩展而来的山脉棱线,就可以明白上次迷路的原因了。原来,顺着石霸尖的扩展下来棱线,分叉为二条支棱,一偏北,往鸟嘴尖、永定坑山;一偏南,往藤寮坑的方向。我本应走往北棱,却误走至南棱。若是从永定坑山爬往石霸尖,由低处往高处爬,就不容易走错路,而从高处往下走,遇分棱叉路时,都是往下坡走;一旦没注意到叉路,或者判断错误,就可能走往另一条下山的路了。
退出鸟嘴尖,续往石霸尖的方向,陡下陡上,循棱爬至高处后,又折而向左,下至两棱之间的山坳,然后爬向南棱。拉绳攀上,终于登上南棱,就是我上次迷路之处。这里距离皇帝殿北峰石阶步道的终点只有六、七公尺远而已。原来,我上次从那个方向走过来,才走六、七公尺,就在这里走错路了。重返现场,观察地形,就觉得上次迷路并不冤枉。
这里正有一块狭长的棱岩,走到这里时,必然低头注意脚下,小心翼翼通过棱脊岩路。而前行仍有路条,也有绳索,便自然而然的往前走。左叉路在棱岩左侧陡下,而又折向后方,视在线有死角,所以就容易被忽略了。我拆了几条树干上的登山条,移往更左侧的树干上,让经过此地的山友较容易注意到这左叉路,但整体而言,这个叉路口的位置仍然不够清楚,应该设置文字指针才是。
往前走,随即接上了石阶步道。今日顺利亲睹鸟嘴岩,又登上鸟嘴尖,心意已足,就不登石霸尖了。循石阶步道下山,返抵106县道53.5K的皇帝殿北峰登山口。这样刚好完成一圈O形路线。鸟嘴尖大约位于这O形路线的中点,无论左去右回,或右去左回,上山的路程都约需一个半钟头。而若以我两次的经验而言,建议走永定坑的山径上山,走皇帝殿北峰的石阶步道下山。较有登山趣味,也较不会迷路。
文章源:联合新闻网—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沿途不少陡峭的路段。
从鸟嘴尖眺望石霸尖、小霸尖、皇帝殿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