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风云初起之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时间:2013-10-31 11:17   来源:中国台湾网

  刘演这边行动起来了,按说李通在宛城也该起兵了。可是万没想到,李通做事不谨慎,起义前走漏了消息,就在李通毫无察觉的时候,一场灭门大祸已经悄然来临了。全副武装的官兵在南阳郡最高首长甄阜的命令下,快速向李通所在的宅院扑了过来。

  也不知是哪位救命的大贵人在最危险的时刻通知了李通。李通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一刻也没有停留,上马就跑!《东观汉记》记载了一个非常真实生动的细节:“李次元闻事发觉,被马欲出。马驾在辕中,惶遽著鞍上马,出门顾见车方自觉,乃止。”李通着急骑上马就跑,马跑出了院子才发现不对劲,原来马后面还拖着一辆车呢,可见当时慌乱到了何种地步。

  李通侥幸逃脱了,但是他在宛城的家属六十四人全部被杀,连尸体都被烧成了灰。李通的老爸李守也未能幸免,被王莽杀死在长安城里。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还没起义,李通就付出了家毁人亡的代价。

  宛城意外的变故,使刘家兄弟的舂陵军成为一支孤军,形势非常不利,军心也有些动摇。舂陵军召开了紧急会议。大家都觉得初次造反,一没经验二没实力,不如找几个大老板一起合伙创业,心里会更踏实些。于是会议作出决定:寻求盟友,联合其他义军一同作战。

  当时在南阳地区,有绿林军的两支主力部队驻扎,一支是王匡等人领导的新市军,一支是陈牧等人率领的平林军。派谁去游说呢?刘秀的族兄刘嘉挺身而出。刘嘉,也曾经到长安求过学,能说会道,他主动求见王匡、陈牧等人,诚恳地表达了合作的意愿。

  绿林军这时正处于低潮阶段。公元22年,湖北绿林山中疾疫流行,将近一半的将士都得病死了,元气大伤的绿林军不得不分头出山,另寻活路。一路由王常等人率领进入湖北江陵,叫做“下江兵”;另一支由新市人王匡、王凤等率领来到南阳谋发展,叫“新市兵”。

  兵微将寡的“新市兵”一路上不断吸收盟友以壮大自己,在进攻湖北随州的时候,平林人陈牧、廖湛趁机聚集了几千人加入其中,叫做“平林兵”。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各支起义军并不排斥和盟友合作,所以刘嘉登门一顿游说,大获成功,新市军、平林军的首领都同意和舂陵军抱团取暖,一起“合军而进”。

  双方合伙创业,一定要保证开张大吉,所以先拣软柿子捏。

  联军首次协同作战,向西进攻一个叫长聚的村级军事据点。当时舂陵军仓促起兵,装备非常差,作为重要将领的刘秀,竟然没有一匹战马可骑!没办法,刘秀只好骑着一头牛参加了首次战斗,也因此得了一个外号——“骑牛将军”。

  一般来说,骑牛是闲适自得、逍遥无忧的象征。宋代洪咨夔诗云:“万事得如愿,一生应莫愁。凉风高放鹤,落日倒骑牛。”吴儆也说:“牛背有佳处,未可语俗子。”按照今天股市的说法,刘秀骑牛而起,恐怕意味着人生的大牛市,是个吉兆!

  果然,由于三军联合之后实力大增,小小的村子不堪一击,一顿猛攻,指挥拒守的新野县尉被乱刀砍死,据点被轻松拿下,首战告捷。联军缴获了很多战利品,刘秀就此结束了短暂的骑牛史,一跃成为马上将军。

  一鼓作气!联军又乘胜进攻了下一个据点——唐子乡。这里是王莽军队存放辎重的地方,由湖阳县尉亲自指挥。结果还是联军大获全胜,湖阳县尉死于非命,全部辎重财物都被联军缴获。

  在胜利的欢呼声中,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出现了。

  “军中分财物不均!”平林军、新市军认为舂陵军得到的战利品太多,很多人愤恨不平,叫嚷着要抢夺财物,攻打舂陵军。

  这时候舂陵军面临着很大的考验。处理不当就会使联合破裂,两败俱伤,窝里反的后果很严重。

  小荷才露尖尖角,刘秀第一次表现了不一般的远见和素质。他主动做大家的思想工作,把舂陵军分的东西挨门挨户聚敛起来,都交给了平林兵和新市兵,那帮见钱眼开的家伙这才高兴了。史书载:“刘秀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

  可想而知,把大家抢到手的好东西再要回来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更是一件得罪人的事,但是不办不行。那刘秀是怎么搞定的呢?他说:“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以后打仗胜了,好东西多了去了;要是输了,脑袋都保不住,要财物有什么用?这话说得多好啊,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家了。

  在这场战斗中,刘秀目睹了士兵虐待百姓、抢夺财物的恶行,深受触动。要成大事必须获得百姓的拥护,一支只知道烧杀抢掠的队伍是没有前途的。从这时开始,刘秀就严格要求自己的手下,禁止抢掠。这种爱护百姓、严明军纪的做法,后来为刘秀争取了很大的支持和民望。

  两次小试牛刀都胜利了,联军信心大长,开始把目标盯上了一座县城——棘阳。棘阳县的领导可不是无名之辈,乃是日后东汉的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岑彭!

  (注: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在皇宫的云台阁悬挂起开国功臣的画像予以表彰。跟随刘秀开国的大功臣一共有三十多位,除去应该避嫌的皇亲国戚外,共有二十八位功臣首次获此殊荣,史称“云台二十八将”。依次排名为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佑、祭遵、景丹、盖延、铫期、耿纯、臧宫、马武、刘隆、马成、王梁、陈俊、杜茂、傅俊、坚镡、王霸、任光、李忠、万修、邳彤、刘植。民间传说他们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下凡转世。)

  岑彭字君然,才干卓著,乃世之英才。

  在评书《东汉风云》和《东汉演义》里,岑彭被演绎成了武功天下第一的武状元。话说此人“身长九尺,面如紫玉,目若朗星,一表人才,头顶金凤盔,身披黄金甲,外罩绛红战袍,坐驾赤兔马,惯使一柄青龙偃月刀,有万夫不当之勇,活脱脱一个关公的前世,乃是二十八宿中的尾火虎星君下凡”。当然真实的岑彭并没有那么神奇,他主要还是一个劳心的指挥者,不是一个使力的厮杀将。

  此时听说反贼攻城,岑彭自然全力顽抗,可惜好虎架不住一群狼。舂陵军和绿林军加起来好几万人,棘阳县的士兵才不到一千人,寡不敌众。当如狼似虎的义军攻进县城的时候,岑彭只得拖家带口逃往离此不远的南阳郡首府——宛城。

  听到县城被拿下、县令岑彭仓皇逃窜的消息,刘演笑了,刘秀也笑了。红旗漫卷,艳阳高照,我自横刀向天笑。起义以来,三战三捷,革命形势真是一片大好!

  这时候,刘秀亲爱的姐夫邓晨,不顾家人的反对,带着老邓家的敢死队从新野来到了胜利的棘阳;新野豪杰阴识也带着手下的弟兄和好朋友邓晨一起加入到了革命队伍中。这新增加的一千多名战士,进一步壮大了舂陵军的实力,也增加了刘演的信心。他要向更高的山峰攀登!

  此时,绿林军的另一支部队——下江兵在王常、张昂等人的正确领导下,也在南阳郡境内大破官军。起义军连连胜利,政府军不断失败,这让刘演等人有点飘飘然,他们认为王莽军队已经不堪一击,决定进攻南阳郡,拿下宛城。

  南阳郡,是中央政府直辖的100多个郡国之一。汉朝中央政府直辖的行政地区叫郡,分封各个诸侯王的封地叫国。郡国并存,二者级别相同,都下辖县级单位,郡的最高领导叫太守,当时太守的地位只比中央各部长地位略低一点,工资也少一些。

  此时,宛城中的老大,南阳郡政府长官兼任南阳军队司令员的甄阜,被反贼的强大破坏力震惊了。他怒斥了弃城逃跑的岑彭县长,并把他的老婆孩子都扣押起来,让他在军中戴罪立功。

  毕竟是正规军的一方司令,毕竟是久经考验的政府官员,甄阜很快就镇静下来,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他和副司令梁丘赐精心准备了一把“大铁铲”,为反贼们挖了一个大陷阱。

  绿林军和舂陵军的大部队浩浩荡荡向北进发,很快就到了一个叫小长安聚的地方。这是一个让后来的光武帝一提起来就眼泪汪汪的地方。

  就在这里,就在漫天弥漫的大雾之中,毫无心理准备的起义军遭到了政府军的拦击,只能仓促应战。在能见度很低的天气里,政府的正规军凭借相对丰富的战场经验和战斗素质,给这些仓促成军的反贼们上了一堂难忘的军事训练课,把他们杀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

  兵败如山倒,大家都一窝蜂似的往后逃跑。乱军之中,刘秀也不例外,掉转马头仓皇逃命。没跑多远,他一眼看见了一个满脸惊恐的女青年——自己的妹妹刘伯姬。

  这里要说明一下。刘氏舂陵军自从一开始起义就是全家上阵,将士在前,家属在后。因为造反是株连九族的死罪,如果壮丁们都造反走了,家眷留在故乡必然是凶多吉少,所以家属一直都随军行动。

  自古以来,军事家就不是从书本里出来的,而是从战场上出来的。没有血的教训成不了军事家。

  初出茅庐的刘氏兄弟此时还稚嫩得很。如果他们稍有点战争经验的话就应该意识到:家眷随军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他们先把家眷们放在棘阳,留下一部分兵保护,然后再轻装快速去攻击宛城,就后顾无忧了。胜利了把他们接到宛城,失败了也可以回来报信,再跑不迟。

  不要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可惜那时候他们还年轻,不懂。

  刘秀看到亲妹妹,赶紧跳下马来,把刘伯姬扶上去,兄妹二人“共骑而奔”,在他们的身后,官军一直紧追不舍。

  刚跑不一会儿,刘秀头都大了!他看到了慌乱中的二姐刘元和她的三个女儿。刘秀和二姐感情很深,在新野,二姐刘元和姐夫邓晨都对他特别好。可惜姐姐运气太差,刚和老公拖家带口赶到棘阳没几天,第一次战斗就赶上了这番大劫难。

  刘秀飞身下马,催促姐姐和孩子们上马逃命。危难之中,刘元一摆手说:“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你们快跑吧,一匹马救不了我们,否则谁也跑不了。

  不得已,刘秀和妹妹只得催马逃走。留在原地的姐姐和三个孩子很快就被潮水一样涌上来的官军包围了。矛戈齐下,刀剑乱砍,刘元这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妇和三个花骨朵一样的孩子都惨死在血泊之中。

  这场景不由让人想起了刘秀的祖宗——老流氓刘邦。这个厚黑派的掌门祖师,当年他也不幸遇到了项羽的追兵,和儿女坐在一辆马车上疯狂逃命。为了让车跑得快一点,他竟然把一儿一女全都推下车去!车夫夏侯婴赶紧刹住车,把这未来的汉惠帝和鲁元公主抱了回来。

  走了一段,刘邦还是害怕,又把两个孩子推到车下。夏侯婴又跳下去把孩子们给抱了上来,没想到刘邦再一次给推下去了!一连三次把亲生骨肉弃之不顾。见过狠毒的,没见过刘邦这样狠毒的。最后连夏侯婴都受不了了,他说:“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即便你着急跑得不快,可是也不能把孩子给扔了呀?看着两个满脸是土、哭成泪人的可怜孩子,刘邦这才作罢。有人估计当时楚兵追丢了目标,否则刘邦最后可能连司机夏侯婴都要踢下马车。

  祖先和子孙的品行竟如此悬殊。

  刘秀带着妹妹一直跑到了棘阳县城。见到了大哥刘演,惊魂初定;又见到了姐夫邓晨,不由得悲从中来!

  这一仗下来,舂陵军损失惨重,老刘家为革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仅刘秀的姐姐刘元和三个外甥女死了,姐夫邓晨成了孤家寡人;就连刘秀的二哥刘仲也被杀死了,这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还没来得及施展才华,就无辜地成了刀下亡魂。

  越怕什么,什么就越来找你。胆小怕事的叔父刘良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发生了。他的老婆,还有两个儿子,都死在了乱军之中,只剩下一个孤老头子在那里捶胸顿足。

  刘嘉,军中才子,未来的汉中王、顺阳侯,他的老婆和孩子也未能幸免,双双被杀。

  前舂陵侯的儿子,刘氏宗族当时最有地位的人物刘祉也遭受了重创。刘祉的老妈、老弟、老婆还有孩子,都在南阳郡的首府宛城。小长安聚一仗之后,南阳郡太守甄阜得胜回城后觉得反贼们不过是群乌合之众,成不了什么大气候,所以就无所顾忌地把刘祉的全家都杀害了。

  总而言之,这次战斗,舂陵刘氏宗亲牺牲的人数以百计,元气大伤。

  新市军、平林军、舂陵军的残兵败将们退回棘阳县后,闭门自守,不敢出战。

  这次惨败,对于刘演、刘秀来说,都是一个终生难忘、刻骨铭心的沉痛教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刘氏兄弟就这样互相安慰着。老二死了,老大和老三今后就要相依为命了,哥俩把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既然选择了在高风险行业中博弈,那就意味着必须付出高昂的成本。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自省、总结之后,刘氏兄弟暗暗发誓:“血债要用血来还!”刘氏兄弟的意志没有动摇,可是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坚强了。联军将士们挨了当头一棒,再去看强大的敌人,觉得敌人是那么强大,强大得几乎无法匹敌,于是很多人都丧失了自信。

  此时南阳郡的甄阜,在中央政府的嘉奖下和身边人的奉承中,已经美得找不着北了。甄阜觉得扫清南阳境内的反贼流寇指日可待,所以很快就纠集了十多万人的军队,企图一鼓作气,收复棘阳。

  甄阜、梁丘赐两位司令官率领大军浩浩荡荡从宛城向南进发,来到了沘阳县的蓝乡,把全部辎重粮草都集中于此,然后率十万精兵南渡黄淳河,前锋到达了沘水河,在两河之间安营扎寨,准备与棘阳的义军决一胜负。

  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震慑反贼,甄阜命人公开拆掉架在黄淳河上的桥梁,表示破釜沉舟,决不退缩。

  此时起义联军大部分将士对南阳官军的畏惧情绪越来越严重了,甚至很多人做好了溜之大吉的准备。散伙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革命面临严峻考验!刘演心急如焚,坐卧不安;刘秀也苦无良策,愁眉不展。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危急关头,从宛城逃走的李通来入伙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李通是个很有眼光的投机分子,认准了刘氏兄弟就一直押宝到底。他给刘演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绿林军的另一支部队——五千多人的下江兵在张昂、王常、臧宫等人的带领下来到了离此不远的宜秋聚。

  “如果我们再和下江兵联合起来,力量不就壮大了么?人多势众,就可以和甄阜老贼针锋相对了。”

  事关重大,刘演、刘秀和李通一起来到了下江兵的地盘。让人通报说“愿见下江一贤士,议大事”。

  这时,又一个未来刘秀的开国功臣出场了,此人就是出面接待他们的王常。王常为人剽悍勇猛,早年弟弟被人杀害,他愤起报仇,血染锋刃,砍下仇人的脑袋之后亡命江湖。加入绿林军后凭着自己的不懈奋斗,渐渐从一个小喽啰变成了大寨主,如今已是下江兵的首领之一。

  见到王常后,刘演身上无法阻挡的领袖魅力发挥了很大作用,加上刘秀博学儒雅、气度不凡,李通精明能干、妙语连珠,三人组团对王常进行了超常水平的忽悠,“说以合纵之利”,把双方联合的好处说得淋漓尽致。

  至于这番说辞的具体内容史书未载,但结果是王常发自内心地感觉到了龙子王孙的与众不同,他被说得心服口服,慷慨表态说:“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今后我就给您打工了。

  乱世之中能够一眼看出谁是可以终身追随的老大是至关重要的。王常不凡的眼力给他的未来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刘演当时非常高兴,他慷慨地说:“事成之后,我绝不吃独食。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

  然而,当刘演他们走了以后,王常把会谈的内容通报给张昂、成丹时,却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何故受人制乎?”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创业到今天,凭什么要听他老刘家的指挥呀?

  不过这时王常已经死心塌地要跟着刘演干了,就苦口婆心地做弟兄们的思想工作。他说:“今南阳诸刘,举宗起兵,观其来议事者,皆有深计大虑,王公之才,与之并合,必成大功,此天所以佑吾属也。”

  王常在队伍里的威信很高,加上这话说得有理有据,众人一思量也真是这么回事,就都改变了态度,纷纷表示:“若非王将军提醒,我等几乎陷于不义!”

  下江军的顺利加盟,给新市军、平林军和舂陵军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至此,绿林军各个分支的全部好汉们都集结到了一起。于是,在棘阳城的司令部里,紧急召开了四方联军军事会议。大家各抒己见,认真分析了敌情。人们兴奋地发现,敌军司令甄阜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把辎重粮草和大军隔着一条河分开驻扎,这本身就很危险了,居然还拆掉了过河的桥。

  “如果我们趁夜去焚烧他的粮草辎重,他根本无法回援。如果我们能打败他,他根本无法撤退。甄阜啊甄阜,你的死期到了!”

  “咱们先去占领蓝乡,拿下他的辎重粮草,回过头来再前后夹击,往他的要害部位猛捅刀子,不怕他不死。”

  夜袭破敌的作战方案制定完毕,刘演信心十足,“大飨军士,设盟约,休卒三日”,就等着冲锋号的吹响了。

  可以说,棘阳城已经成功地化解了一次严重的士气危机。经过大力宣传,全军上下同仇敌忾,复仇的机会终于到了。

  公元22年,王莽地皇三年腊月最后的一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除夕夜。在夜色的掩护下,起义联军分成六支部队,悄无声息地奔向了各自的目标。他们:“潜师夜起,袭取蓝乡,尽获其辎重。”一番战斗之后,由于官军主力无法回援,甄阜的后勤基地很快就被联军完全掌控了。十万大军所需所用,那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呀!那一夜的收获,是刘氏兄弟多年来最好的新年礼物。

  第二天,是王莽地皇四年农历正月初一。早晨天刚亮,联军的总攻就开始了。舂陵军自西南方向攻击甄阜的军营,下江兵自东南方向攻击梁丘赐的军营,杀声震天。官军被迫应战,饿着肚子与义军展开了搏斗。听说夜里蓝乡失守了,官军的士气一落千丈。到了吃早饭的时候,梁丘赐的军队招架不住下江兵的猛烈进攻,阵脚大乱,先溃败了下来。

  甄阜这边的军队一看,军心大乱。“那边败了,咱也快跑吧。”兵败如山倒,甄阜指挥失灵,回天无力,也只能跟着乱哄哄的队伍往后退。

  起义联军一看敌军全面溃败,更是勇气倍增,摇旗呐喊,紧追不放。

  作为大新朝南阳地区的一把手,甄阜此时已经狼狈不堪,策马狂奔,一心逃命。不料,前面一条滔滔大河拦住了去路。

  这就是被他拆掉桥梁的黄淳河!自掘坟墓呀,甄阜把肠子都悔青了,但无济于事。

  无数官军都被逼困在了黄淳河的岸边。要过河,没桥;要战斗,打不过。老天爷为这些官军安排了两种“美丽”的结局:一种是被杀死,另一种是被淹死。甄阜是这个结局,梁丘赐也是这个结局。黄淳河边一共有两万多名官军被迫选择了这样的结局。

  这是一次值得记住的胜利,史称“沘水大捷”。起义联军不仅消灭了王莽在南阳的十万大军,为上次失败报了仇,雪了耻,而且夺得了大量的马匹、兵器、粮草,充实了自己的力量,更让全军上下认识了刘演兄弟卓越的军事才能,刘演的威望进一步提高了。

  接下来,刘演和众首领挥师北进,兵锋直逼宛城。

  南阳甄阜、梁丘赐惨死,十万大军覆灭的消息很快传开了。这让南方剿匪总司令严尤大吃一惊。严尤曾为朝廷大司马,因反对王莽攻打匈奴而被王莽降职为纳言将军,让他离开京城专门镇压反贼。严尤和他的副手陈茂与绿林军已经打了好多次仗了。这次听说南阳郡的老大和老二都死了,宛城城防空虚,形势危急。如果反贼们占据了南阳郡的首府,那影响就太坏了。严尤马上和陈茂一起增援宛城。

  此时的宛城,虽然老大和老二都阵亡了,但这里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变成一座无人防守的空城。

  高大的宛城城墙依旧巍然屹立。

  因为,这里有一个人,一个可以让宛城安然无恙的超级牛人,他就是棘阳县县令岑彭。自从丢了棘阳城,被勒令戴罪立功之后,岑彭在军中一直勇往直前,不但参与了小长安聚的战斗,还参加了惨烈的沘水之战。不过岑彭命不该绝,他从黄淳河畔负伤而逃,跑回了宛城。宛城无主,岑彭和甄阜的助手严说成了实际的负责人。

  如果让严尤率军进入宛城,以此为据点反攻,这对起义军将十分不利。绝不能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刘演决心全力进攻,再接再厉,他“陈兵誓众,焚积聚,破釜甑,鼓行而前”,冲锋号又一次嘹亮地吹响了!

  在淯阳(今河南新野北)城下,起义军与严尤率领的官军展开了一场恶战。结果如何呢?《后汉书?齐武王列传》记载:“战,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

  严尤、陈茂根本不是刘演的对手,这两位都做过王莽大司马的老帅,和刘演首次过招就败下阵来。这俩家伙丢盔弃甲,率领残兵败将逃之夭夭了。

  起义联军乘胜追击,将宛城团团包围,开始和岑彭进行历时数月的较量。

  刘演经此数战威名远扬,已经成了明星人物。此刻他又自称“柱天大将军”,更显得英雄盖世。一时间人人景仰,粉丝无数。

  王莽看到这个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反贼头目竟有如此大的杀伤力,恨不能马上把他干掉,于是公开悬赏:谁能杀死“恐怖组织头子”刘演,就奖励给他食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官封上公,直接进入国家领导人之列。

  为了彻底消灭刘演的好运,也为了发泄心中的仇恨,王莽还下令长安的中央机关和各地衙门里都画上刘演的画像,让大家每天都用箭射他。刘演的头像成了箭靶子,但是反过来也帮了刘演的大忙,因为这样一来“头号恐怖分子”刘演的知名度空前提高了,几乎成了天下起义军的形象代言人。

  穷苦的老百姓每天都有很多人慕名来参加反政府武装,革命队伍不断壮大,很快宛城附近的起义军就达到了十多万人。

  人越来越多,但四方联军的将领们差不多都是平起平坐的关系,有时候意见不统一就无法行动。当时著名的联军将领有:新市军中的王匡、朱鲔(wěi)、马武;平林军中的陈牧、廖湛;下江兵中的张昂、王常、庞萌、臧宫等;舂陵军中的刘演、刘秀、李通、邓晨等。史言:“众虽多而无所统一。”

  此时起义军迫切需要一个公认的老大来号令天下。那么,谁是最佳人选呢?

  成为最高领袖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姓刘。

  本文摘自:《百王之王;神一样的光武帝》,作者:复强 著,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