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次我到一个大学去讲课,我随机做了一个调查。我说大四啦,咱们班同学谁找着工作了,一堆人举手。我又问都加入什么样的组织了,有说考公务员的,有说进入大公司的。我说啊,你们这些找着工作的还真别看不起那些到现在还没找着工作的同学,没准10年或20年之后,你们混得还不如当时那个没找着工作的人好。大家说你这是心理安慰,我说还真不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存活,往往以一个独立的手艺人方式存活,比加入组织要好得多。
这也是我今天想提出来供80后朋友参考的第一个生存困境解决方案:U盘化生存。
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我现在也没有单位,我是什么,U盘嘛。所以我的口号总结起来,十六个字:“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苹果公司的产品刚开始都不是主机,当时戴尔、联想已经在做主机。苹果公司杀出来,但是是做可以随时插拔的外部设备。比如刚开始的ipod,还有后来的ipad,其实都是外设。只不过随着整个计算机的生态系统和产业链发展的成熟,这些外设可以自己独立成为主体。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今后发展很可能出现的一种模型,就是这些自由插拔的外设,最后可能是最光辉的一些个体。
其中的原因何在?
这跟我们社会结构的变迁密切相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和人的协作变得更加自由,那么衡量一个节点价值的方式,就出现了非常重要的变化。在一个组织内部,无论是政府机关组织,还是一个公司的组织内部,衡量个人价值的尺度是什么?是领导啊。一个人干得好不好,讨不讨领导喜欢这是关键。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个人的偏好,都对一个人的市场价值产生致命的影响。而个人喜好这个标准的不确定性恰恰非常大。也许他就是看你不顺眼,那你这一辈子可能有几年就要被蹉跎掉。
可是作为一个手艺人,作为一个插件,在市场当中,你所面对的衡量个人价值的整个环境就不一样了。所以我说,市场是一个最公道的价值评价体系。你可能从来没有做过生意,扛着一筐萝卜进了农贸市场,这时你就应该有自信,只要你的定价合理,你的萝卜是一定可以卖掉的,因为市场会给你一个公道的价格。
市场是靠无数节点和你联系之后,在你身上形成一种定价机制。比如说多年前我家装修房子时认识了一个小木匠。他刚到北京来的时候举目无亲,只好投靠他们村长的儿子,在一个包工队干活。那个村长的儿子就是他们包工头,他只能加入这个组织,然后他挣多少钱、接多少活儿、加多少班,都由包工头说了算,这就是组织内的处境。可是一旦到了大城市,一旦进入互联网社会,他的命运就在发生一点一滴的改变。比如我就觉得这个小木匠的活儿做得好,干活也认真。于是当我的一些朋友、同学装修房子时,我就把他推荐过去了。推荐的方式非常简单,把他的呼机号、手机号、微信号以及QQ号告诉朋友就可以了。
他作为一个节点,就不是只跟这个组织的上线发生联系,评价衡量他价值的标尺就不只是一把。所以木匠他就可以以一个手艺人的方式,以一个插件的方式,以一个U盘化生存的方式,随时随地插拔到各种系统上。可想而知,衡量这个小木匠的价值就不再那么僵化了。据我所知,这个木匠现在每个月收入六千到八千,最好的月份甚至能达到一万块。
其实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真正的社会底层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社会偏见当中认为的那些清洁工、临时工或者收破烂的。要知道在北京,收破烂儿这个行业的人也是一些U盘,也是一些自由职业者,月收入达到两万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还有那些快递员,不要看他们的工作非常累,实际上收入并不低,像顺风这样的快递公司,据说他们业务最好的快递员,月收入也能达到一万到两万。
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我们已经发现活在社会底层的,往往是在那些5A级写字楼里面,每天上班打卡、中午吃盒饭的刚毕业的大学生白领。为什么?因为评价他们价值的标尺只有一把,那就是他们的上司、领导的眼光。而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评价他们的标尺则有很多把,借助互联网环境下这种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机理,他们反而能得到更为公正的价值衡量。
技能就有点像U盘,没有特定的用处,但它有一个独特的社会节点的价值,插到哪儿它都可以运作。这也是我的一种人生主张,就是在这个社会,你要学会用U盘化的方式,以一种手艺人的精神和这个社会进行协作,而市场会给你一个公道的价格。
本文摘自:《逻辑思维》,作者:罗振宇,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