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开始我给大家说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卡梅伦:“你怎么不像有些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去搞点儿民意活动向老百姓表示点儿善意?比如说到老百姓家抱抱人家孩子什么的。”
卡梅伦说:“我可不敢,英国老百姓多厉害啊,每次去下议院接受质询回来,我都是一脸口水。如果我胆敢跑到老百姓家去抱孩子,我都知道第二天报纸上会说什么。《泰晤士报》的标题一定是‘英国首相昨天用无耻的眼泪骗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肯定更过分,他们会写‘昨天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
你看,英国不愧是有着400多年民主传统的国家,英国政治家不敢像中国台湾的有些政治家那样,玩弄民意,操作民意,因为他们的老百姓经过了训练。
我们现在常说民主是个好东西,这话没错,但是我今天更想说的是,民主是个难东西,虽然它很好。
广袤的、分散的老百姓的民意,在广场上狂欢之后,还能聚集起一种意见,而且这种意见还要通过政治家的手变成公众政策,这需要一个长期的驯化过程,对!没错,我用了“驯化”这个词,民意需要驯化。
不信的话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好了,假设你的面前现在摆了三个政治家,我告诉你他们的基本情况。
第一个人有点儿迷信,决策的时候经常要请教一些算命先生,而且这个人有婚外情,自己还是个老酒鬼,抽烟也没有什么节制。
第二个人上大学的时候吸过鸦片,被他的老板开除过两次,自己是个老烟鬼,还是个酒鬼。
而第三个人是个战斗英雄,平生不近女色,也不蓄私产。就这么三个人,你说你选谁?我告诉你谜底:第一个人是罗斯福,第二个人是丘吉尔,而第三个人是希特勒。
没错,我们现在都说希特勒独裁专制,但是他的独裁专制可不是枪杆子里出的政权,不是靠暴力,他上台可是老百姓用选票,一票一票把他投上去的。
最关键的一次投票发生在1933年的8月,那个时候兴登堡总统刚死,希特勒发动了投票,说你们看,要不要把总统的职权和总理的职权合并变给我一个人呢?希特勒后来之所以敢于自称元首就是源于这次投票。而在此前,德国人已经通过几次投票把大量政治上的权力,包括军队的统治权都赋予了纳粹党,在1933年的前期德国人已经向纳粹党和希特勒本人宣誓过效忠。1933年8月的最后一次投票,实际上是德国人决定是否把自己从一个民主国家变成一个专制独裁国家。这是德国人当时要做出的选择。
你要知道希特勒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首先他是个勇敢的战争英雄,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得过一级铁十字勋章,在战斗当中非常勇敢;而且这个人有不俗的艺术趣味,自己会画两笔画,喜欢瓦格纳的音乐,多少还读过一点尼采的哲学;这个人还不近女色,不好烟酒,不蓄私产,等等。
希特勒后来的“功绩”很显赫,当然1933年还看不到。但是随后一段时间人们非常清楚地看到,纳粹党执政,实际上带来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巨大成功,一下就把德国人从啼饥号寒、经济危机当中给解救出来。至少解决了800万人的失业问题。德国当时还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推出了大众汽车等等,经济上也非常辉煌。
那么德国老百姓这时候会选谁呢?对,没错,这次投票90%以上的德国老百姓都把票投给了希特勒,而这就是后面所有噩梦的开始。
当然这个投票结果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希特勒当时的政绩,除了经济上的成就,他还做到了连德意志民族最伟大的政治家俾斯麦[1]都没有完成的事情,那就是彻底完成了德国的统一。他先后合并了奥地利和捷克的苏台德地区,接着撕毁《凡尔赛和约》,进军莱茵区等等,所有这些都一次一次地满足了德意志民族的愿望。只不过他们不知道,仅仅六年之后,也就是1939年,就是这个人,把他们彻底带入了一个民族的噩梦。
本文摘自:《逻辑思维》,作者:罗振宇,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