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协和医院的精神

时间:2013-10-31 08:54   来源:中国台湾网

  大家都知道协和医院是个好医院,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一百年前协和医院创办的时候,它不是中国最好的医院,它是全世界最好的医院。

  协和医院不是中国人创办的,是美国巨富洛克菲勒[1]。洛克菲勒晚年的时候开始向全世界捐赠,捐赠最多的当然是美国本土,第二位的就是中国。当时洛克菲勒就想在中国捐助一项医疗事业,准备花很多钱。在1909年,还有皇上的时候,他就派一个调查团到中国,搞了一次大摸底调查。后来又派了一次,在1912年到1914年期间,而且是派他的亲儿子小洛克菲勒到中国来。后来写了一份报告,叫《中国的医学》,这份报告至今还是中国医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份文献。

  调查团最后给老洛克菲勒提供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用这些钱在中国各大中心城市多建一些医院,来服务更多的中国人。第二套方案,用这笔钱在北京建全世界最好的一家医院,一切都按最高标准来,给中国医学界树立一个标杆、一个高峰。洛克菲勒几经思考选择了后一个方案,这就是协和医院的来历。

  协和医院创办之初所有的标准都是最好的。花重金买下王府井口的豫王府,由世界最著名的设计师设计,包括每一个抽水马桶都是从美国本土运来的。当然硬件还不重要,重要的是软件。协和医院创办的时候集合了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包括全世界最好的医学学府——金医学院霍普斯的院长,在协和医院开院的时候都来了。医院里到处充满了大鼻子,到处都是专家、教授。这么多人在中国要干什么?不是办医院,而是要办医学院。

  1914年协和医学院开班的时候只招了7个人。而8年之后,第一届协和医院的毕业生只毕业了3个人,就是这么严格。协和医学院从创办,一直到抗战停办,这么多年的历史上,它的那种严谨、苛刻,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当时协和医学院内部有一个词叫“协和脸”,就是整天一张苦瓜脸,因为学习太累了。

  吴阶平[1]这些人的回忆录里记载,到协和医学院当学生,意味着暗无天日。早晨起来读书、学习、做试验,中午匆匆忙忙扒一口饭,下午学习、做试验,一直到晚上10点多钟回宿舍。

  协和医院给学生,包括教授、老师提供的伙食非常好。下午4点多钟一道茶点,晚上10点多钟还一道茶点,但是根本没有人有食欲去吃。

  协和医院的教学管理制度极其严酷,它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淘汰。

  协和的学制非常奇怪,不是60分及格,而是75分及格。每一学年都会有大量的人被淘汰掉,这就是协和医学院的学习生活,紧张而残酷。它的目的,就是要用一个还算大的基数,筛选出极少的精英,要在中国的医学界培养几座高峰。

  协和医学院的另外一种精神,就是仁心。最著名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的妇科创始人林巧稚[1]女士身上。据说当年她报考协和医学院的时候,参加一门笔试,正好在门口遇到一个病人晕倒,她到底是参加笔试呢,还是把病人送医院呢?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然后就回家了。她觉得没希望了,因为一门考试没有参加。但非常意外的是,她居然接到了录取通知书。因为校方看到了这个行为,认为这才是一个大夫的品行。

  当时协和医学院的妇科有一个美国科学家,这个人对门诊、住院病人一点兴趣都没有,天天埋头在实验室里搞试验。他取笑林巧稚说:“你们这些女人,搞妇科?这是一门科学。不要以为给病人擦擦汗、捏捏病人的手就能当教授。这是一门科学,你能当得上教授吗?” 结果第二年协和医学院就把这个教授开除了,聘林巧稚当教授,当妇科主任。

  这就是协和医院的精神。它无论是在科学技术上,还是在医学精神上,都按照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事实上,协和医学院并没有培养出多少人,但是在中国的医学界,协和是一座多么高不可及的高峰!

  本文摘自:《逻辑思维》,作者:罗振宇,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