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好恶喜乐,关于烦恼的爱情与社会,也关于人体
处女座怪才导演的爱情观、琐碎日常的细节观、犀利敏锐的世事观
辛辣,细腻!4种城市日常+60余篇非道德劝说+7封给不同人的信
润滑早已僵化的城市思维,开启你甚久未用的智商
总有一些小事,别人看来无足轻重,却令自己甘之如饴
【书籍信息】
书名:《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
作者:彭浩翔
出版时间:2016年4月
定价:38元
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为彭浩翔散文经典选集,犀利的笔锋与敏感修辞学,由熟悉的港岛出发,锐利剖析当代社会环境的人情与世故,从时事、电影、生活世道,隐喻荒谬而残酷的人之风景。在他偏执的文字世界里,没有过多感叹辞,情绪全然由平铺直述的文字所带出,然而、真正敏锐而细腻处总是不经意出现在没有察觉的换行之瞬,仿佛电影流逝里的一句经典台词,轻轻掠过,却在记忆里留下无尽的回声。
[作者介绍]
彭浩翔PANG
HO-CHEUNG身兼作家、编剧、制片人、导演、演员、主持、书籍编辑、摄影师及装置艺术家等多重身份的跨媒体创作人。彭浩翔祖籍广东番禺,1973年9月22日生于香港观塘。5岁时,因被修读儿童心理学的母亲怀疑其患有轻度智障,欲送进特殊小学,却于智力测验中,被医生证实为智商达135分之资优儿童。11岁起即与兄长用摄录机自导自演枪战片,2001年执导其首部电影《买凶拍人》。彭电影及文字创作繁多,在国际上屡获殊荣。彭亦活跃写作,文字散见香港及内地媒体,曾获釜山PPP奖及台湾时报文学奖。于中港台两岸三地出版著作数十部。
【附】
序
这书的出现,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一件事情。
这书的编辑种类复杂,短篇小说,散文,杂文和信函等都包含其中。而让我惊讶的是,书中文字的创作年份甚广,从我17岁开始在报章上的投稿,一直到我近年的文字。看着这个目录,让我困扰了好几个晚上,在重看编辑们整理出来的稿件时,我发现当中许多文字,竟变得有着既陌生又熟悉的疏离亲切感。疏离在于这20多年来,我竟没试过几次翻看过这些我年轻时的恣意涂鸦,因为这些文章对我来说,就像青春期刚学会自慰的男生,急不可待地用手机拍下自慰地视频,然后随便放到网络上公开一样, 多少带点儿哗众取宠地幼稚。
当年觉得动地震天,今日重新回看,又有点叫人难憾。要不是编辑们帮忙整理出来,我想我可能永远也不会重看这些文章。
另一件让我惊讶的事情,是编辑们把我这么多年的文字,和近年的文章交叠地编排在一起时,我刻意不去留意文字到底是在哪个年份写下,结果竟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到底是我年少轻狂时,已过度早熟;还是人到中年,仍维持着如此幼稚的思想呢?为什么不同年代的文字,看起来还契合得如此和谐?对此我应该感到自豪,还是要表示一下惭愧?应该拿出来与大众分甘共味,还是婉拒而藏拙呢?我不大肯定。
但既然编辑这么有心,把我人生一堆呢喃咕噜,煮成一锅思绪混乱的大杂烩,那就让读者们自行去品尝吧。在此感谢秉哲和凯特文化出版社同仁。
今年二世古的雪下得特别大,即使有融雪地热的路面,还是积着雪水,举步维艰。走在路上,让我想起这书的出现,还得感谢在我人生中出现过的每一位女生,你们或多或少都成就了我,我们之间的经历,全都转我的创作来源。不管你现在如何依旧爱着我(看,我还是这么自恋和自我中心),还是已经把我恨之入骨,甚至根本记不起曾经跟我一起的经历,我仍衷心祝福你们每一位。好吧,除了当中一两个贱人,我是不会装大方的,否则那根本不是我吧。
而我的生活,还是在继续放纵自己和努力装作正常人之间,缓步而行。
彭浩翔
2014年12月26日北海道二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