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当你真正开始爱自己》: 心理咨询师眼中的爱情和婚姻

时间:2015-09-23 07:45   来源:凤凰读书

  太多人告诉你女人要怎样去爱去生活,怎么讨人喜欢,可那是他们的生活不是你的,也不是你想要的。你口口声声要爱自己,口号喊了那么多年,都是空口白话。当你真正爱自己,你不会觉得那么累、那么苦、那么没有安全感;当你真正爱自己,你不会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总是一个样,甚至不进反退;当你真正爱自己,你不会得不到别人的爱。

  人们往往把“爱”的感觉称之为“献身”、“屈从”或是“奉献”,但实际上,这些状态都不对,是我们把爱和需要混淆在了一起。

  每个人都应该是个完整、健康的人,人们对于生活的贡献就是把自己最快乐、最好的部分与别人分享,但不要有任何束缚。自己相信什么,就依照自己的想法去付诸行动。

  在生活中,人们是这样学会爱的:父母相濡以沫教会了我们感情是互相依赖的;许多的影片及歌曲告诉人们:“只要他还需要我,就表示他还在乎我”,“我爱他爱得要死”等等。

  事实上,相信别人能满足你的需要就是在相信一种谎言,而有些人却沉迷于这些谎言中而不自知。人们总是认为若我爱他,就应该死心塌地;若他爱我,就应该处处为我着想。我们对于感情的认知,也只是把它当作一条通往幸福的路,一种治疗不满的特效药罢了。这种感性的无知,往往导致我们陷入情感的困境。

  需要是一种基于自我的界定。

  有时候,你对情感的渴求,并不是由于一个“爱”字,而是你迫切地想满足你在生理上,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的欲求。人们可以说两个相爱的人是两个彼此互相需要的人,但绝不能说两个互有需要的人是彼此感情深醇的人。

  无论谁都可以分辨得出来“我需要你”这句话,其中含有多少的个人动机:你或许是不愿改变经久形成的习惯而和他(她)固守在一起;你是想依靠对方来维系你那份藏在习惯后的安全感;你是在为自己疏于改变的惰性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你或许是因为可以把自己的一部分负担转给对方而与之长相厮守;你认为他(她)能悉知你的心意,能为你分忧解愁,能和你相知相伴,但实际上你是以此来聊以自慰……

  把消化不了的东西转送给对方,是预防消化不良的最佳方法。

  或许你是因为已为对方付出太多而不舍得前功尽弃。你觉得彼此之间的感情就像你亲手扶植起来的小树,尽管历经风雨,如今也亭亭华盖了,绝不忍就此放手。你看重的也许是你付出的心力与情感,而不是出自内心的真爱。

  还有可能你认为茫茫人世曲高和寡,终此一生,知己难得,你宁愿多付出一些来保有那份相知相惜的默契。你以为那就是真正的爱情了,殊不知你最看重的仍然是你自己的感觉。

  凡此种种,都是你所经历的需要与爱的误区。

  不管你是因为需要而需要爱,还是因为你需要被对方所需要而需要爱,都不是那种基于双方内心契合的、愿意为对方着想的真爱。

  爱与需要有时确实是两个模糊的概念,它们之间仅仅是存在一个立足点的区别而已。有诗说:“如果爱你是错的话/我不想对/如果对是等于没有你的话/我宁愿错一辈子。”

  或许,这才是爱的境界。

  内容节选自陶思璇 《当你真正开始爱自己,世间所有美好都已为你准备》

  书名:当你真正开始爱自己:世间所有美好都已经为你准备

  作者:陶思璇

  出版社:北京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年5月

  陶思璇,生于1972年,北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师从心理学家陈向一教授。家庭治疗师、国家心理咨询师、情感关系专栏作家,性与性别研究所研究员,15年情感关系研究,5年临床咨询经验。是很受大众欢迎的魅力教练,身心灵修行者,两性情感专家,情感关系畅销书作家,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