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四擒糯康
1.传说中的大毒枭
明线的任务已经完成,更为复杂艰巨的暗线任务还在艰难破冰。
2012年5月,专案组组长、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说:“回顾本案,犯罪过程发生在境外、案犯为外国人、侦查抓捕全在境外,这样的案子为中国首例,没有任何先例和经验可以借鉴,当时看来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难度空前。”
时势造英雄。面对如山重任,刘跃进带领着他的英雄团队接下了这块史无前例的“硬骨头”。
54岁的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从警已有30年,从基层刑警到公安部正厅级官员,身兼资深刑侦专家和熟谙禁毒工作的双重优势,正是出任湄公河“10·5”案专案组组长的不二人选。
专案组成立伊始,刘跃进定下了办案的原则:“中国是礼仪之邦,办案工作要始终严格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际事务,要充分尊重他国的主权。”
刘跃进和他的队伍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确定犯罪嫌疑人。
让我们梳理一下当时摆在专案组面前的线索:
1.案发的中国船上发现大量毒品。
2.有目击者提供情况,在缅甸和老挝交界处的孟喜岛附近,看到中国两条大船在几艘快艇的押解下,往下游泰国水域驶去,船上有背枪的武装人员;在案发现场,也有目击者看见一伙黑衣人从中国的船上跳下,乘坐快艇离开。然后,岸边的泰国军人才开枪射击、登船。
毒品来自何处?这伙黑衣人是什么人?
“金三角”地区是全世界治安最混乱的地区之一,军方、警方、地方武装、土匪、贩毒组织……各种势力交织在一起,又是三国交界地带,处于半无政府状态。近年,湄公河连续发生袭击商船尤其是中国船只的案件,2008年以来截至湄公河“10·5”案件案发,共接到案件28起,有抢劫、劫持、袭击、敲诈勒索等,诸多证据显示是盘踞在湄公河沿岸的糯康武装贩毒集团所为。
除了糯康集团以外,还有其他几股势力。但糯康集团是其中名头最大、作案最多的,手下人作案时通常穿着黑衣、坐着快艇。
同时,“4·2”案件的一些细节也引起了专案组的注意:被绑架的中国商船“渝西3号”船长冉曙光和“金木棉3号”船长罗泽富都曾被捆手蒙眼,受到武装歹徒的残忍折磨,被逼承认自己贩运毒品,直到歹徒收到了巨额赎金,冉曙光和罗泽富才被放回去。
绑架期间,这伙歹徒留下话来:“我们就是糯康的人,回去告诉你们老板,以后放聪明点!”
经过反复分析,专案组把糯康武装贩毒集团的嫌疑排到了首位。
那么,糯康究竟是何许人也?除了“盘踞‘金三角’水域的最大武装团伙,贩毒、运枪、劫财、绑架、杀人”等信息以外,专案组掌握的糯康集团情报,就是一张20年前国际刑警组织通缉糯康的旧照。
近年来,多个国家也都在通缉糯康,但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传说中的糯康现在什么样?是否已经更名改姓?领导这个犯罪集团的是糯康本人,还是有人借糯康之名?一切,如同大海捞针,又如同捕风捉影。
第一步,必须派人深入“金三角”,了解尽可能多的情况。10月4日,专案组成员、西双版纳州公安局副局长李波率领工作组奉命出发了。
“金三角”地区鱼龙混杂、枪毒横流,看似波澜不惊的打探实则危险重重。
我曾经见过一些“金三角”的村寨。这些村寨大都沿河而建,房屋低矮破落,石板路高低不平,街市里扔着腐败的瓜果和生活垃圾。据进入其中的同志介绍,里面赌博的摊子很多,时不时就听见赌棍们的吆喝声;还有一些身材瘦削、眼圈泛黑的吸毒者,穿着褪了色的衣服坐在屋前。从这些当地人面前经过,会引来狐疑、异样的目光,盯着你看上好久。
当时,湄公河沿岸许多村寨还是糯康的地盘。为了掩饰身份,工作组一行三人进行了一番化装:开着租来的摩托车,穿着旧T恤、大裤衩,脚蹬拖鞋,自称是去当地种橡胶的商人,走村串寨和当地百姓谈租地的事。他们在拉家常、扯闲话中打听糯康的线索,往往聊了几个小时,双方熟一些了,看到对方的戒心放下了,才装作不经意地问一个实质性问题,问完就赶紧岔开,免得引起注意、暴露身份。
工作组的侦查工作艰巨而细碎,他们需要观察每个村寨的地形和居民活动情况,每个路口、每栋房屋,甚至包括民房的高度、房间数、居住的人数、与糯康集团是不是有关系……有时候,仅仅一条路就来回走了十几趟。
大大小小的村寨,或明或暗的侦查,李波等人掌握的线索一点一点多了起来。村民中很多人是赌棍或者吸毒仔,他们中间有人透露出消息:糯康确实在这一带活动。
“糯康就在这里!”这个情报,对于工作组来说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找到了糯康的下落;忧的是糯康集团在当地称霸多年,一旦暴露身份,三人将面临杀身之祸。
三位有着典型中国面孔的不速之客,多少会引起当地人的注意。而且三人身处明处,不仅要面对当地的毒虫蛇蝎、高温潮湿,还要时刻提防藏身暗处的武装毒贩。糯康集团在当地根深蒂固,在田里劳作的村民、在河边洗衣服的村妇、在寨子里四处逛荡的吸毒仔,说不定都可能是糯康的眼线。因此,三人的落脚点必须不断变换,住宿的旅馆尽量找偏僻的所在,房间破落、蚊虫叮咬、被褥发霉什么的都顾不得了,两三天就得换一个地方,有的敏感地区住一个晚上就必须马上转移。
李波后来才知道,他们当时的处境用“杀机重重”来形容毫不为过。工作组在当地的活动的确让糯康有所察觉,而且他们与凶狠暴戾的糯康本人不止一次擦身而过。工作组在某个寨子里摸排线索,可能在背后不远处就会有充满敌意的目光监视着他们。有一次,工作组找到当地一个30多岁的哈尼族汉子了解完情况,前脚刚走,糯康后脚就上门问话。后来,工作组折返回来进一步了解情况时,这个人什么也不敢说了,一个劲地求李波他们别来了,“否则糯康他们会杀了我的”。
糯康被捕后,李波曾经对糯康进行面对面审讯,刚一进去审讯室,糯康就诡异地笑了,直接说:“我见过你。”随后,糯康准确报出了当时李波所在寨子的名称。
更让人后怕的是,糯康当时随身携带着长枪、短枪和弹药,包里还有两颗手榴弹,身边跟着好几个全副武装的马仔,附近还有100多人散布在各个村寨里,只要糯康一声令下,杀掉没带任何武器的工作组三人可谓是轻而易举。
糯康后来在审讯中说,他已经猜到了工作组的身份,认为他们就是为中国船员被害的事情来的,但仅仅是调查而已,没有想到中国会下那么大的决心,最后会直接来抓他。因此,已经有所警觉的糯康最终没有在自己的地盘上对工作组下手。
虽然糯康表示自己没有下令干掉身份可疑的“三个中国人”,但工作组还是遭遇过“黑枪”——11月上旬的一天夜里,李波三人骑着摩托车对某个目标人物进行“盯梢”,经过一处树林边,突然“砰”的一声,不知从什么地方射来一枪,子弹在一名侦查员的耳边飞过。
“不好!被发现了!”李波和同事情急之下,把油门一脚踩到底,以最快速度远离树林,只听得身后枪声不断,打得摩托车后面噗噗直响。三人等到听不到枪声了,下车一看,人都没中枪,但摩托车上有好几个深深的弹孔,每个人都惊出一身冷汗。
到底是什么人打的“黑枪”?工作组分析,肯定是当地非法武装分子打的,也许糯康确实没有下令,但手下人发现不对劲,自己就决定开枪了。
“应该是很明显了,我们在寨子里进进出出,已经闯入了糯康在当地的眼线网,走到哪里都有可能被人在身后拿枪瞄着,确实是提心吊胆。”李波回忆。
冒着生命危险,工作组走过一个个村寨,一点点收集线索,传说中的糯康再也不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了。关于他和他的犯罪集团的一手资料,被工作组悉数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