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台商杂志&网络

二转三如何转?台商会长们指点迷津

2012-09-11 15:36     来源:台商     编辑:王思羽

  未来十年,是大陆实行十二五、十三五计划的十年,也将是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的十年,内需拉动将成为大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为配合大陆台资企业快速发展,为让台资企业更好地因应大陆经济及两岸关系未来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台资企业的未来发展,国台办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为台商转型升级开展了大量工作,全国台企联也多次举办台商转型升级活动,并为此专门成立了转型升级功能委员会,籍此推动台商转型升级。

  如今,在客观环境发生极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推动企业转型或升级显得越来越迫切。那么,常年为台商发展奔波的会长们,他们在政策的最前沿,又了解台商企业的最实际困难,他们对台商如何二转三(指从第二产业转型升级至第三产业),有些怎样的见解呢?

  我们特地采访5位会长,各自观点和见解深刻,观察与着重的点也很独到,能让有需求的台商有所反省,或受到一些启发。

  郭山辉

  全国台企联会长

  记者:针对目前台商所处的境况,您如何看待台商二转三的迫切性?台商为何急需二转三?

  ●郭山辉:大家知道,目前,大陆制造业的各项成本都大幅上涨,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上世界景气的低迷,最重要的是本土的厂商也渐渐成为台商强大的竞争对手。当企业面临生存的挑战,往附加价值高的一端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从全世界的经济局势来看,大陆的内需市场是相对还看好的,台商从制造转销售、走通路、创品牌,全力争取大陆的内需市场是目前唯一的道路。

  记者:以您的经验,您认为台商应如何二转三?可以有怎样的途径?怎样可以避免少走弯路?

  ●郭山辉:台企联这些年一直在协助台商升级转型,有几个方向可以去努力:

  1.从本业的制造走向销售端,建通路创品牌,大陆的许多通路属于寡占,收取的费用过于昂贵,对于正在创立中的品牌根本无力负担,所以台企联致力于创建台商自己集体的通路,以期能扶植台商将优质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销往大陆内需市场,进而建立消费者的信心,创建品牌;

  2.做异业投资,投资于服务业、教育、医疗业、房产业,或其它第三产业的项目,以期慢慢分散风险,尝试多角化的经营,台企联也会提供与介绍许多投资的信息,供会员选择。

  记者:据您了解,现阶段有哪些比较成功的、典型的台商二转三的企业和案例,请您例举几个。

  ●郭山辉:目前比较成功的,大多是长年布局于内需市场的企业,譬如康师傅、旺旺、元祖等食品业,近期比较知名的应该属达芙妮等日用品类,大部分的企业都还在努力中。

  叶惠德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

  记者:针对目前台商广泛谈论的二转三问题,您如何看待台商二转三的迫切性?台商为何急需二转三?

  ●叶惠德:台商从事的二产通常有两种形态:代工、外销。随着成本增加,大环境景气不好,供过于求,“蜡烛两头烧”,一边订单减少,一边成本增加、价格变低,这绝对没有办法做的。

  记者:那么,台商应如何二转三?

  ●叶惠德:内销其实也蛮困难的,通路的成本很高,广告的费用很高,要做内销就一定要做品牌,品牌是钱堆起来的,初期要有很多的钱垫进去,所以首先要准备好资金。

  产品不等于商品,做服务业的态度与做制造业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需求的人才也不一样,你绝对不能要求你现在的干部帮你去做服务业,他们的思维模式与观念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第二点,需要有新的团队。

  第三,最好要有合作伙伴,要找找看是不是有做三产的合适的伙伴,它正好需要你二产的产品,两者结合起来,事半功倍,成功机率就会比较高;且合作伙伴通常可以有资金进入,或至少可以分担部分风险,这也是避免少走弯路的方法。

  记者:对于“二转三”这个概念,您如何理解呢?

  ●叶惠德:大家都在讲二转三、外转内,其实我是想,一个人如果你肝不好,不见得每个人都要换肝嘛,所以企业也一样,升级是不是更重要?任何一个危机就是转机,就是因为人工贵,就会督促你加快脚步地去做自动化,去做产品升级。如果说你还没有到要换肝的程度,也不要急着去换肝,二产还有机会点的话,一面做升级,一面做转型,可能比做全面转型的效果,能马上看得见。

  我一直觉得,应先把升级效果做出来,同时再做转型,为什么一定要转?因为你不转不行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做升级没有问题,不代表你永远没有问题,你要想5年后、10年后、20年后,是不是会有问题。也就是说,居安要思危。所以转型的事情很早就应该着手,转型也不只是在出现问题了才考虑的,时刻都要准备着。

  更何况现在三产也不是没有问题啊,也有很多商场做不来关闭的,所以说,任何一个经济环境里,即使景气再好,也有倒闭的企业;纵使景气再差,也有赚钱的企业。应该说,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

  记者:据您对台商的了解,可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两个目前台商转型升级比较成功或典型的案例。

  ●叶惠德:我举个例子,脚踏车有一段时间在台湾几乎奄奄一息了,大家都在开车、开摩托车了。做脚踏车的企业有两条路可以选:第一条,转型跟风去做摩托车;第二条,让脚踏车不只是代步的工具,变成健康产品,就像捷安特。捷安特就是把产品升级,不是转产,而是给产品一个附加价值,注入骑行文化,就形成了“假日不开车,而是骑脚踏车去运动”的风尚。接着,很多附加产品就出来了,安全帽、护膝,它运用高科技,使脚踏车变得很轻,还可以折迭,这就是创造价值,这就是从二产到三产的升级过程,给二产赋予了一个创造性的概念。现在脚踏车利润比以前好很多,以前一部几百新台币,现在几千甚至几万元新台币。所以我们绝对不盲目地做转型,你要了解你企业现在在什么地方,你现在需要什么东西,不要急着去转型,要做出一个好的决策和判断。

  我以前当兵时,是预备军官,教战术课程,知道“攻击需要防守的三倍力量”。同样的,你的同行业者,人家已经在那里站稳了,你要把它攻掉,你要花它的三倍力量。换句话说,你要亏钱亏很多。如果你做产品的差异化,就把消费者做了区隔;如果你从竞争力最小的行业和地区入手,也就避开了赤裸裸的搏弈。如王任生,从圣诞灯具到百货业,且立足河南,稳稳地站位了脚根,现在家乐福、沃尔玛若想进入河南,也不一定拼得过丹尼斯百货。

  记者:当大家都转型到三产后,对于未来三产的竞争市场,您怎么看?台商应怎样作为?

  ●叶惠德:未来的消费市场,都会切割成小众市场。台商要进入这个市场,就要先找到独特的定位,把产品做形态的区隔。也就是说,这小众市场,也可以由你企业自己来创造。

  好好善用伟人的话,如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竞争力弱的地方入手;“发展是硬道理”,做企业是走上一条不归路,你不能停!

  台企联是通过办活动,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无非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时候,政府给予一些税费的减免,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政府给予一些融通的方便。台企联能做的就是,企业起跑的时候,推你一把,以后你要靠自己跑了,因为我推完你,还要推别人啦。自助者,才会人助、天助!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