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9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一面跟助产师合力帮老婆按摩,一面目睹宝贝出生,并亲手剪下他的脐带,我比其他爸爸更感动、骄傲!”台湾产妇陈韵如的老公说着。这样温馨的生产过程在台湾仍属少数,但随着助产师政策转变,可望替产妇创造出不只是“痛”的生产记忆。
相较于其他人的生产经验,护理师只在待产时观察点滴及产道开几指,医师更只在进产房时才出现,让在医院由助产师接生的彭小姐感到相当幸福。
“有这次美好经验,下一胎我不再害怕了。”彭小姐说,公婆和老公之前曾希望在医院由妇产科医师接生,但经过这次经验,下一胎甚至打算由助产师协助居家生产。
从早期到家接生的“先生妈”,到日据时期的助产士,助产人员凭藉丰富经验及人情味,曾经为民众所信赖。但随着时代转变,助产相关科系关闭,助产士也被摒除在医院产科编制外,工作机会逐渐衰微。
63岁蔡秀姬投入助产领域已43个年头。她回忆,早年全村从爷爷到孙子几乎都由她接生,接生过的孩子成年结婚,还不忘请喝喜酒、送大饼表达感谢。不论台风、淹水或半夜三更,一通电话就得帮忙接生,蔡秀姬说,“生产是2条人命的事,一定要有责任心,虽然累,但很有成就感。”因为能体会新生命诞生的喜悦,让她坚持至今。
长期研究助产兴衰的台大社会系副教授吴嘉苓表示,台湾医护层级不断扩张,助产教育却未向上提升,很多助产师毕业后无法从事助产工作,虽有少数产妇尝试居家分娩,“但使用的助产师仍非常少”。
台北护理健康大学助产所及辅英科技大学助产系是台湾目前唯二的助产系所。辅英助产系主任廖怡惠表示,助产职缺有限,导致招生困难,毕业学生求职仍以产科护理工作为主。
台湾当局“卫生福利部”去年开放护理师可双职登为助产师,今年试办计划画更将补助让助产师进驻医院,台北护理健康大学已跃跃欲试申请助产系,辅英及长庚医学大学也在观望中,助产师的未来似乎又燃起新契机。
[责任编辑:孟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