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人物

台商石景中的烟花事业:展示中国文化的大舞台

2012-10-17 08:00     来源:海峡之声网     编辑:王思羽

台商石景中先生

  说起浏阳,就不能不提到花炮,《中国实业志》记载:“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也。”而就在与之一省之隔的湖北,有一位祖籍于此,成长于台湾,留学于美国的企业家,在他而立之年来到浏阳,和他的父亲共同创造出了绚丽的烟花事业。

  来到浏阳采访石景中先生之时,远在欧洲的伦敦奥运会激战正酣,为了这一届的奥运会,石景中也是“积极备战”。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石景中的昇利集团生产的礼花弹产品再次出现在奥运会的舞台上。2007年8月8日,在北京天安门迎接奥运倒计时一周年烟花表演中,昇利集团的烟花获得了北京奥组委的高度评价,被授予“焰火燃放单位”的荣誉。石景中说,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使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烟花产品和燃放技术真正走向了世界。现在全世界玩具烟花和礼花的出口量浏阳就占了40%以上。

  1989年,石景中的父亲石仲老先生来到浏阳,在花炮厂做技术指导。在浏阳,作为传统产业的烟花原材料、劳动力资源都相对集中,而且熟悉传统的烟花设计与制作技术的艺人众多。石仲老先生就将昇利集团在台湾的部分生产企业搬到了浏阳。

  1992年,台湾昇利集团在浏阳投资的景泰烟花厂正式投入生产。接下来的几年间,昇利将旗下所有烟花的全部生产集中到浏阳。如今,在美国,在上海,广州,昇利集团都有自己的下属公司,在广西还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

  回忆起和父亲一起创业的日子,石景中说,那是一段艰辛而美好的岁月。石景中的父亲石仲是一位国民党退役将军,虽然脱下戎装,从事烟花事业,但他依然保持着那种严谨甚至严苛的作风。寒冬里的浏阳,气温只有零下20度,石景中和他的父亲却要经常走进一个又一个山林,进行烟花的燃放测试实验。石景中说,生长于南方的他,那时真的有一种手指要冻掉了的感觉。但他的父亲对待工作的认真对他产生了终身的影响,作为一家生产烟花的企业,安全性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只有始终坚守对产品品质的高要求,才能赢得市场,赢得信誉。

  石景中说,很多人觉得烟花很浪漫,可是背后有很多艰辛的故事。烟花和其他产品最大的区别是不能检验,所以只能依靠人的努力和用心,给客户一个信心,觉得这是一个诚信的,有信誉的企业。

  要保证烟花的安全性,有许多环节是紧密相关的。首先当然是生产工艺和技术。在刚刚来到浏阳时,这里的花炮生产方式基本是家庭作坊式的,石景中一方面整合部分当地个体生产者进入自己的工厂,一方面引进机械设备,规范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标准。在最初的5年时间里,石景中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产品的品质安全管控上。

  石景中给自己的企业立下了规矩,只要是答应了客户的事情,即便是口头承诺,都一定要做到。就算产品已经出了厂门,在运输途中出现了问题也要由公司来负责。因为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了偏差,都会影响烟花的安全性和燃放效果,企业的诚信度就大打折扣。

  石景中延续着他父亲的理念,始终把企业的信誉摆在首位。同时,石景中也在努力突破创新,注重开拓那些他父亲忽略的市场销售、品牌塑造等环节。在昇利集团里,有着一支专业的烟花燃放团队,他们让昇利的烟花在世界五大洲的天空中绚丽绽放,也代表中国烟花在世界各大赛事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1992年,在全世界最大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烟花比赛中,昇利集团代表中国获得了第一名。

  2001年,昇利集团参与了上海APEC峰会焰火表演的燃放设计。

  2009年,参与了建国六十周年庆典的烟火燃放。

  说起20年来参加过的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和比赛。给石景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1997年的6月30日。昇利集团作为唯一的中方代表与英国公司合作,圆满完成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庆典。石景中说,为了那短短的几分钟,他们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施工了近10天。盛夏的香港室外温度都达到了40度以上,站在那儿不到30秒钟全身就湿透了。6月30日那天晚上是倾盆大雨,但却是非常感动的时刻,可以说是泪水和雨水都在脸上。香港回归了,回到祖国的怀抱,昇利也展示了自己的产品,作为中国人是很自豪的。

  石景中说,花炮是李畋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而在近百年的时间里,西方的生产工艺却要领先于我们。因此,多年来,他坚持在世界各地参加比赛,就是要不断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结合浏阳的传统技艺,生产出浏阳特色的烟花。同时,也将融入了中国国画、文学、书法艺术的烟花表演展示在世界观众的面前。只有将商业与艺术有机融合,才能将这个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续传承千年。

  石景中认为,尽管这种烟花比赛不是戛纳电影节、诺贝尔文学奖,但同样是展示中国文化的大舞台,取得的每一次荣誉也都是为国争光。他希望在未来有更大的表演舞台时,自己能够做得更好,在建国70年甚至80年的时候有机会展示昇利更好的产品。

  除了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石景中还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会员,他喜爱书法、摄影、绘画等各种艺术创作,也将自己的兴趣融入了烟花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之中。2007年他在上海举办了“烟花王子”个人烟花摄影作品展,还将“烟花王子”注册了商标,开发文创产品。

  虽然有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称呼,石景中却说自己早就是半个浏阳人了,不仅能听懂浏阳当地方言,还顿顿都要吃辣椒。石景中说,在浏阳有这么一句话,只要到浏阳,一切好商量。20年的创业历程中,他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在采访即将结束时,石景中还和记者一起唱起了那首与浏阳花炮齐名的《浏阳河》。(海峡之声记者郑颖 特约记者 周久虎)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